大众网·海报新闻威海5月11日讯(记者于霄雁)在5月8日举行的全市基层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威海临港区草庙子镇*委代表从民生保障方面交流了基层工作经验,蔄山镇*委作了书面交流。他们用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展示了临港区基层工作风貌和干部的精神状态。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街道是攻坚突破的第一线,基层工作干得好不好,抓得牢不牢,事关“重点工作攻坚突破年”的成色。“英雄起于阡陌,壮士拔于行伍”。基层是人才成长的沃土,同样也遍布着“棘手事”“矛盾窝”,做好基层工作着实不易。
基层干部走上台谈经验、话攻坚,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掀起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的热潮,鼓舞全区广大基层干部强化新担当、砥砺新作为,把“重点工作攻坚突破年”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立足民意,“小切口”保障“大民生”
26个村居拆迁,户居民搬迁上楼,实现百分百签约、“零纠纷”“零上访”的和谐搬迁……用临港区草庙子镇*委书记许大海的话说,这是尊重民情、顺应民意、保障民利的必然结果。
制定拆迁*策之前,许大海带领机关干部广泛开展进村入户走访调研时,群众支持率就非常高,去年大木岚、南大疃两个村,一村一天完成了户的协议签订,20天时间完成了全部居民搬迁。
在回迁楼建设中,从筹建选址、土地出让、规划图纸到投标建设、质量验收等所有环节都邀请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协助把关。在楼房建设施工过程中,成立由普通村民组成的监督小组,随时到施工现场查看施工进度,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
从解决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身边小事入手,许大海以*务热线为镜子,主动举一反三,着力解决一个系列、一个领域的民生保障问题。一户村民家门口路灯不亮,许大海在组织人及时维修的同时,开展全镇路灯全面自查行动,及时启动“路路明、村村亮”工程,安装盏高效节能路灯,解决群众、职工夜间出行安全隐患问题,由此也暖了民心。
在重点民生领域,许大海坚持疏导结合,一系列民生实事做到百姓心坎里。沿林泉河两岸布局小游园、口袋公园,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让群众共享美丽环境;围绕“绿满山川、绿满村庄”建设,先拆后栽,按照群众的意愿,栽种了桃树、柿树多棵;根据村民停放手扶拖拉机需求,找来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研究对策,在村东西分别规划建设手扶拖拉机停车场,配好雨棚、监控;围绕社区环境治理,重点解决电动车随意停放侵占消防通道、乱拉电线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分散有序设立电动车充电桩,保证居民充电安全,实现社区管理规范有序……
“实事求是说,乡镇能力有限,我们会持续一点一滴积累、一件实事接着一件实事干,通过这些‘小切口’来改善‘大民生’。”24年的乡镇工作经验,让许大海与基层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他的基层故事还在继续谱写。
活用“1+3+N”基层*建体系,助力镇域全面升级
一处处路网提升工程加速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全面提升;一个个乡村改造如火如荼,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家家企业奋力攻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放眼望去,整个蔄山镇朝气蓬勃,正澎湃着无尽的发展动力。
这背后离不开蔄山镇*委多年来的不断探索的基层*建治理体系。
近年来,蔄山镇探索出“1+3+N”*建工作体系,以基层*的建设统领中心工作,深入农村、城市社区、非公企业三大领域,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实现“一年一领域,三年全覆盖,五年大提升”,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高效发展。
在农村治理上,蔄山镇构建乡村善治有机体,坚持“强内联外”,以更强有力的队伍、更务实有效的机制、更富有活力的发展模式,通过“抓头雁”育强当家人、“支部扛旗、*员入网”红色微网格、全镇推广村企联建经验等多种模式,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潜能,农村*组织*治功能和组织力显著增强,农民腰包鼓了,头脑富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在城市社区治理上,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乡镇,蔄山镇有近4万人、约80%的人口居住在镇驻地,且外来人口居多,镇区公共服务配套、精细化管理、社区治理等更是容不得半分马虎。
因此,蔄山镇*委以“精致小城”建设为目标,从提升城市承载力、强化社区管理、畅通诉求渠道三个方面精准发力,
启动永乐路小学、老旧小区改造等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聚力社区网格化管理,重点打造“红色物业”,重点解决好停车位规划、充电桩配置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持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设置“魅力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