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见过黑夜,我没见过星星,我没见过春天、秋天和冬天。我出生在刹车时代结束的时候,那时地球刚刚停止转动。”
你见过这种场景吗?
又没世界末日,你现实中当然没见过!
而且小影弟也敢打*,在国产电影里你也没见过!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科技电影元年终于要到了!
你就是这个历史见证者!
地球停转?太阳熄灭?世界末日?
中国第一部国产重工业科幻片——《流浪地球》,
就在这样一个末日逃生的春节中开始了!
地球毁灭倒计时:3、2、1
说实话,之前小影弟看过《流浪地球》原著,得知要拍电影,心情很复杂。
一方面是激动啊!大刘的书终于要拍电影了,
多少年科幻片被欧美垄断啊,现在终于有人能带着国产科幻片出这口恶气了!
另一方面,小影弟也担心这次《流浪地球》拍不好又被毁掉,
因为《流浪地球》是中国第一部国产重工业科幻片,但不是第一部国产科幻片。
而在这之前的国产科幻片,最后基本上都扑街了。
地球坠向木星
但是前两天的终极预告片和点映,给小影弟吃了个定心丸:
稳了稳了稳了!
点击观看超燃《流浪地球》终极预告片
所有人都说,中国拍不出好的科幻片,那是好莱坞的强项。
可偏偏有人不服。
“中国可以去解救世界危机,你信不信?”导演郭帆这样问。
这句话重点不是中国救世界,而是文化自信的问题
他是在向所有中国人、中国电影创作者发问:
没钱、没道具、没技术、没人相信
中国人,能不能拍出自己的科幻片?
中国电影,能不能靠自己努力,拍出不逊于外国的科幻片来?
没钱
《流浪地球》筹备拍摄历经了四年,
说它没有钱,小影弟信。
好不容易有个投资方,万达也撤了资,
就在剧组差点艰难进行不下去的时候,*看完剧本,二话不说决定自掏腰包拿出万:“不能放弃,得拍下去。”
不说其他,就这一点,小影弟尊敬他。
虽然有了点钱,但拍科幻片耗资巨大,要拍好谈何容易?
钱不够,那就省着点用,
省着点把电影做好。
剧组说“钱全拿去做特效细节了,宣发都没钱。”
小影弟看完宣传曲MV的背景……嗯,确实穷……
再看其它的。
电影剧照长这样:
宣传预告长这样:
海报美工长这样:
……这叫没钱??
小影弟看完这些特效,都怀疑除了*那万,其他人也省吃俭用把钱都用这儿了!
除了这些官方图,小影弟还发现了很多隐藏细节彩蛋:
逃生路牌上写着:“过木星请注意”
墙上海报放大后写着:“地下城疾病控制与防护中心”
逃生那条路是现实存在的,上海的“中山东路”
除了这些细节还不够!
为了减少可能存在的科学硬伤,剧组甚至还请来中科院四位科学顾问,一遍遍解决剧情中关于物理和天体的专业问题。
最重要的是,
这些画面细节,都是放大才能看到的,甚至可能并不会出现在电影出现;
这些科学细节,其实大部分观众都看不懂,明明糊弄一下就过去了,
但他们偏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去做雕琢这些细节。
冲这一点,不管票房最终怎样,小影弟都愿意向剧组全员送上敬意。
没道具
有钱的兴奋之余,新的问题来了。
制片人拍摄时曾一度绝望崩溃:
“做了科幻电影才知道,有些问题真的不仅仅是没有钱这么简单”。
熬过了这四年,回看那些困难时,剧组只是淡淡笑,
郭帆导演回忆:
“影片中所有的道具,几乎没有哪件是可以直接买到的。”
一个靠视觉存活的科幻片,却没有道具!怎么办?
买不来,就自己做。
道具组一群中国年轻人聚在一起,没日没夜地做了多件道具,
而这件道具,每一件导演都要亲自上手,一次次调整校对细节。
导演检查外骨架
道具就烧钱,尤其是那些防护服
最值钱的家当恐怕就是那些防护服了,一套衣服做出来需要多万。
这其中还有个哭笑不得的小故事,
在最穷的时候,剧组甚至不得已曾把家当防护服拿出来抽奖。
小影弟觉得这么多服装费用,比演员片酬都要高了。
但是,这才是正常不畸形的良心电影,不是吗?
不为圈钱,不用没演技鲜肉,现在有几个电影能做到呢?
一切都为了电影艺术,一切为了观众。
没技术
看完《流浪地球》预告片,很多人表示:
特效居然比预想的要逼真很多!
知道了背后的故事,小影弟想说:
宝贝们啊,不是逼真,那就是真的啊!
虽然剧组特效组的年轻人也都有为好莱坞工作的经验,但却没有走好莱坞全靠特效的模式。
他们明白:技术缺陷,不能成为电影观感不好的借口。
于是,为了弥补技术缺陷,呈现更好效果,那就累点儿!
拍摄中能用实景就用实景,不依赖特效。
小影弟想说,这条路走对了!
技术不行,还要学好莱坞全靠特效,郭导《爵迹》的教训还不够血淋淋吗?
反观《流浪地球》,从预告片效果来看,他们做到了。
他们用中国电影方式,拍出了不逊于欧美大片的史诗气派。
但你以为预告片特效就是国产特效极限了?
这还不算完!
制作人龚格尔却哭笑不得地吐槽导演:为了不剧透也是尽力了,预告片全是边角料和小儿科!大招全在正片里!
小影弟也是哭笑不得,很期待过年吃这个正菜了。
但其实不管《流浪地球》结果如何,但小影弟都愿意尊重
因为,这部电影培养了一个团队,
一个愿意摸爬滚打摸索出中国电影模式的团队,一个不为了圈钱而重视观众的团队。
这种经验是比电影本身更为宝贵的。
中国不是技术差,而是在发展。
燃
看完终极预告片,很多人都被那幕“加特林打木星”的场面震撼了。
但也有很多人不太理解,这有什么燃的?
加特林是把枪,木星是个星球,
木星都要撞上地球了,你开枪有用吗?
没用!
明知没用,为什么还要咆哮着开枪?
原著中有一段话让小影弟很是触动:
“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
“死亡。”
不管你再怎样哭喊挣扎,人永远挣脱不开命运这张网。
天要亡你,轻而易举,
可老天不知道你有多想活着!
你挣扎拼命大半辈子,你相信人定胜天,你相信你能保护家人活下去!
直到最后
只要一秒,你的父母老婆孩子挣扎着在你面前死去,可你无可奈何只能看着。
绝望、悲伤、不甘、愤怒,可你不服老天!
你拿起枪朝着靠近的死亡,咆哮着把弹夹全打空,哭着大喊:“去你妈的!”
家
“我原来以为家在身后,现在才知道,家在前面。”
家是什么?
在原书里,为了保护地球,男主父亲从小就不在身边,父子基本没感情,重在讽刺面对生存,人情居然这么冷漠。
男主面对父亲的死,表现冷漠得像个局外人,只有这一句简单叙述了一下:
“我只见到了追授他的一枚冰冷的勋章。这勋章是一名空*少将给我的,他告诉我,在清除地球航线上的小行星的行动中,一块被反物质炸弹炸出的小行星碎片击中了父亲的单座微型飞船。”
说实话,小影弟认为:文本阅读和电影欣赏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文本中,刘慈欣“冷漠叙事”、“密集叙事”和“时间跳跃”的手法,虽然故事情节断断续续,但可以通过增加阅读难度和对“人性”的鞭挞,促进读者警醒思考;
但电影就不一样了。
大过年的是吧?
大家去电影院不是去悲天悯人、人生幻灭的,而是寻求希望和爱的!
这方面,电影《流浪地球》就改编处理得很好!
男主父子关系从简单的“冷漠”,变为中国式亲情的“不认同、不理解、不沟通却默默关心”。
家是什么?
是为了家人安全,父亲甘愿背井离乡去最危险的前线,赴死也甘愿;
是儿子孤独中成长,埋怨父亲缺席自己童年,却又不自觉地担心父亲的生死;
直到分离,才懂亲情可贵;
直到他不顾一切保护你而献出自己生命,才明白父爱的深沉。
“我原来以为家在身后,现在才知道,家在前面。”
我们拼命学习、工作,藏着委屈酸苦,身边人辗转一波又一波,心里话只有自己藏起来,不愿与人说起。
家人问起,只报一句:“一切都好”。
好不容易过年回了家,许久没见的父母又悄悄老去了一点,看
到他们忙进忙出溢于言表的兴奋,你千万句思念都梗在了喉,只剩了笑脸:
“爸妈,我回来了。”
家在身后,是永不会变的支持;家在前面,是努力的归宿。
我们一路奋战,不就是为了更好的回家吗?
希望
变的是故事,不变的信念。
末日存亡,金钱情欲都不再重要,这个时候人最宝贵的是什么?
“是希望。”
国产电影,没钱没道具没技术没人相信,那还剩下什么?
“是希望。”
“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看完超前点映后,原著作者刘慈欣一度哽咽,最后只说了一句:
“像流浪地球一样,中国的科幻电影今天正式启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