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苏晨曹颖频等方圆收录于合集#封面人物25个
“其实,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四川省营山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潘丽琼对《方圆》记者这样介绍自己。
感性的人总是很容易对别人的困难感同身受。从事检察工作16年来,她哭过好几次———
做控申检察工作时,潘丽琼接待了一对儿子被人殴打致死的夫妇,他们常来检察院哭诉。在努力安抚他们的同时,潘丽琼也止不住地跟着流泪。后来做了未检工作,有一次下乡看望留守儿童,潘丽琼陪着一个小男孩画画,看着孩子一笔一笔地画出远方爸爸妈妈的模样,她的眼泪夺眶而出,只能悄悄背过身去擦拭……
哭完了,潘丽琼决心尽自己的力量,为他们解决问题。她告诉《方圆》记者:“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困难,除了办好案子之外,总想为他们再多做一些。”
这些年,潘丽琼在工作中不断思考,不停前行。为解决群众到县城路途遥远的问题,她创造性地提出了“互联网+控申”工作方式;为帮助到更多的人,她与同事们一同创立了“立体司法救助”工作机制;到未检部门工作后,她带领“知心姐姐”未检工作团队将温暖送到全县孩子的身边……
潘丽琼的工作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和肯定。年7月,潘丽琼作为四川省检察机关唯一代表出镜的海报亮相成都地铁18号线,向市民们宣传法治理念。今年1月,由中央*法委评选的全国“双百*法英模”名单出炉,潘丽琼榜上有名。
“这份事业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让我能为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一些工作想法和理念。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我个人得到了充分、全面的发展,我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如此说来,我是幸运的。”潘丽琼说道。
潘丽琼在办公室内查阅案卷材料直至深夜。(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控申检察工作没有所谓“技巧”
作为土生土长的营山人,潘丽琼对这片故土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对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也有感情,而这份感情也融入到她工作的点滴之中。
在营山县检察院控申检察部门工作的7年,潘丽琼接待了上千名来访群众,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上访故事。
李江是潘丽琼印象中上访次数最多的人。李江60多岁,腿上有残疾。在营山县下属乡镇违规摆地摊时,李江与前来维持秩序的人员发生了口角,将人打成了轻微伤,被处以行*拘留。李江觉得处罚不合理,便开始四处上访,要求撤销处罚。
了解情况后,潘丽琼调阅相关案卷,审查发现此案处置合法,并无司法争议。因此,潘丽琼想要依照事实向李江释清法理。
然而,李江根本不给潘丽琼开口的机会,只顾着大声地反复“申冤”。潘丽琼一边安抚李江的情绪,一边摆出事实和证据向他说明处罚结果的合法性。
“我得先让他明白,合法的处罚结果不会做出让步。”潘丽琼如此向《方圆》记者说道。第一次上访,李江没能达成愿望,此后他便开始一次又一次地来检察院。
李江家住营山县下属村庄,村庄距营山县城足足2个多小时的车程,而往返县城的大巴车一天只有一班。即便如此,李江总是赶着早班车来到检察院,再坐晚班车回去,每来一次,都折腾得汗流浃背,但他好像不在意似的,有着一股往检察院跑的“执念”。
有一次,又到了午休时间,潘丽琼依照“惯例”帮李江从食堂打好了饭,回到办公室,准备陪他吃午饭。考虑到当天天气比较热,李江年纪大了可能吃不下“干饭”,潘丽琼特地为他盛了碗汤。
把汤端到李江手边时,李江抬起头望向潘丽琼的眼睛,他什么话都没说,但对视中,潘丽琼从李江的眼里读到了一丝感动。“能够感觉得到他的情绪缓和了一点。”潘丽琼回忆道。
后来,李江从只顾着诉说自己被处罚的不甘,到渐渐地说起了他的过往和他在生活中的苦闷。潘丽琼依旧仔细地听着,偶尔讲几句话宽慰他,并时不时地帮他杯中添些热水。
“有时候,老百姓来上访,也是想找人疏解一下心里的烦闷。比如李江,他是因为当过兵,觉得很光荣,被处罚后,一下子就有很大的心理落差,所以一直难以释怀。这时候,我们听他们把心里话讲出来,他们就会好受一点。”潘丽琼解释说。
但人的心结往往无法轻易打开。一天,李江在检察院待到了下班时间,还没有离开。眼见着外面天开始变黑,疾风卷着乌云,一副要下大雨的样子,潘丽琼意识到必须把李江安排妥当才行,但那时已经过了他回村乘坐班车的发车时间。潘丽琼没多想,决定自掏腰包安顿李江在县城里过夜。
再三推辞后,李江收下了钱,潘丽琼将他送到了附近的一家旅店里。当潘丽琼准备起身离开时,李江一把拉住了潘丽琼的手,对她说:“闺女,我的气顺了,我再也不来了,这段时间给你们添麻烦了!”从那以后,李江果真再也不来上访了。
从事控申检察工作多年来,潘丽琼始终保持着信访积案“清零”的成绩,她总结的“五个机制化解信访积案”被四川省信访局推广,潘丽琼所在的接待窗口也被评为全国文明接待室。
当被问及“工作秘诀”时,潘丽琼说道:“和百姓沟通中,我们首先要坚守法律的准则。然后,就是要多站在来访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真诚,这样一来,即使他们的心结没法一下子打开,但和我们心灵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最终才能释怀。做控申工作没有所谓‘技巧’,用‘技巧’老百姓都看得出来,得‘真心换真心’才行。”
在潘丽琼看来,这是最朴实也是最有用的经验。
群众家门口的检察官
营山县地处丘陵山区,全县面积余平方公里,管辖53个乡镇,幅员广阔,乡镇众多。在控申部门工作的日子里,为了化解信访积案、调解百姓纠纷,潘丽琼常常在各个乡镇之间来回奔波。
一次,潘丽琼在一天里连续跑3个乡镇,结果不堪劳累中暑了。但她首先想到的是从乡镇来县城信访百姓们的不易。潘丽琼意识到,只有改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百姓的诉求。
基于这样的想法,年,潘丽琼主动向营山县检察院*组提出了“互联网+控申”的工作设想。在潘丽琼积极建议和推动下,年,营山县检察院创新推出了“互联网+检察”服务系统。
年,营山县检察院在全县乡镇、社区、村委会建立起全覆盖的视频咨询接访终端,并在院内建立了视频接访中心。这样一来,营山百姓无论身在何处,也能通过视频接访平台,享受“家门口”的检察服务。
营山县检察院视频接访中心自建成以来,已经视频接待了多名群众,解决了多件群众诉求。
如今,“互联网+检察”模式被四川省委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在化解社会矛盾、助推城乡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强的作用,该模式也为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该创新成果获得最高检、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转发,连续两年被收入《中国法治蓝皮书》。也因此,潘丽琼被百姓亲切地称为“群众家门口的检察官”。
让他重新“看见”生活的光亮
年4月,潘丽琼(右一)前往四川省营山县木垭镇月枷村为一起因案致贫的被害人及其家属送去司法救助金及生活用品。(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在控申检察部门工作多年来,潘丽琼接触过许多“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案件当事人及其家庭。在努力为符合条件的当事人申请国家司法救助的同时,潘丽琼也在思考着:“怎样做才能给百姓带去更多帮助?”而在一次前往被害人家里调查情况的过程中,潘丽琼对司法救助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思考。
年初,潘丽琼接到线索,老人魏长顺在与同村的晏某、郭某发生口角时被打伤,导致左眼失明,损伤程度为重伤二级。晏某、郭某没有赔偿能力,而魏长顺为治伤欠了不少外债。
了解情况后,潘丽琼意识到魏长顺可能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便立即向院领导汇报了情况。很快,在院领导的安排下,潘丽琼下乡前往魏长顺家中调查情况。
走到一间破落平房前,潘丽琼看着眼前凌乱的院落和积满灰尘的窗子,心中一阵酸楚。
“检察官,我眼睛做手术花了3万多元,老伴身体不好,需要常年吃药,可我们现在唯一的生活来源是每月75元的低保,外面还欠了许多钱。”魏长顺讲述着自己的遭遇。
“大爷大妈,你们放心,检察院会帮助你们的,国家会帮助你们的。”潘丽琼强忍着心疼,向两位老人“许诺”道。
向多方核实了魏长顺的情况后,潘丽琼回到了检察院,不顾一天奔波的劳累,连夜写好了审查报告。最终,潘丽琼为魏长顺申请到国家司法救助金2万元,并亲手将钱交到了魏长顺手中。
除此之外,潘丽琼还为魏长顺申请到了危房改造、低保*策和残疾人补贴等*策性综合救助资金,让魏长顺重新“看见”生活的光亮。
在保持着对魏长顺后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