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清晨,寒意袭人,7点不到,真武镇真武社区的沈长贵就出现在自家门前不远的训练场上。只见他单手握住石锁柄,把近百斤重的石锁玩得轻松自如,“推砻”“招财”“翻江倒海”“犀牛望月”……抛、接、举等各种动作,让人目不暇接。
沈长贵今年70岁,退休前是真武镇的一名机关干部,现在是江都石锁协会真武社区石锁分会会长,也是江都石锁协会秘书长、夕阳红竞技表演队队长。“传承石锁文化,推进全民健身。”在他眼里,石锁运动很有魅力,不仅能够强身健体,更能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退休后重拾儿时爱好
“石锁运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世纪70年代,玩的人很多,后来逐渐被人们遗忘了。”沈长贵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酷爱运动,玩过两三年石锁,后来当兵、参加工作,也就没时间玩石锁了。
年,退休的沈长贵听朋友说,在城区生态园里有人玩石锁。“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传承非遗,何不重拾儿时爱好呢?”沈长贵第二天就找了过去。
“63斤的石锁,当时全江都只有两个人玩得起来,我上去就抡了好几下。”沈长贵上场一试身手,引起众人惊呼。很快,沈长贵成了石锁场地的常客。
得知沈长贵玩石锁,妻子童永兰一百个不赞成。沈长贵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经常腰疼得睡不着觉。妻子担心他几十斤的石锁舞来舞去的,万一伤了腰,又不是闹着玩的。让童永兰没想到的是,玩了一段时间石锁后,沈长贵腰部的疼痛感竟消失了。“石锁锻炼对全身都有好处,可以增强腿部、腰部、肩膀、背部等部位力量。”沈长贵介绍。
“小锁玩花样,大锁玩功力。”8年多来,清晨或傍晚,沈长贵坚持锻炼,每天至少2个小时。他手上的老茧褪了一层又一层。如今,不管是15斤的小石锁,还是多斤的大石锁,沈长贵都玩得滴滴溜。
自己动手自掏腰包建训练场
沈长贵虽然70岁了,但精神头十足,身体灵活,胳膊上的肌肉很结实。“这都是练石锁练出来的。”沈长贵说,练石锁是一项集力量、技巧、健身于一体的运动,好处很多。自从练了石锁以后,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颈椎病都好了,也不怎么感冒了。
慢慢地,在沈长贵的带动下,童永兰也开始对石锁产生了兴趣,成为沈长贵的“大徒弟”。“起初我用的是一把橡胶锁,分量比较轻,砸到脚上也没事。”童永兰告诉记者,生命在于运动,过去她心脏有毛病,自从练石锁后,病情缓解了许多。
夫妻俩每天一起玩石锁,精神头越来越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乡邻们加入。68岁的高凤英往常爱打麻将。“每天打麻将没有什么意义,还落下颈椎病、肩周炎这些病。”在沈长贵的引导鼓励下,高凤英刻苦锻炼,每天坚持抛锁个以上。自从玩石锁后,高凤英彻底远离了麻将,颈椎病好了,肩周炎也好了。
随着玩石锁的人越来越多,沈长贵开始谋划寻找训练场地。看到家门口不远处的一处垃圾堆,沈长贵灵机一动,“何不把这个垃圾堆清理掉,腾出一片空地呢?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找到了练功场所。”沈长贵与妻子不谋而合。于是,清理垃圾、整理空地,运来砂石、铺上地毯,架设石锁模型、安装太阳灯……年,夫妻俩起早带晚,不辞辛劳干了2个月,自掏腰包3万多元,多平方米的石锁训练场地终于建成了。
夫妻俩还在训练场周边种植月季、枫树、枣树等花草树木,添置单杠、双杠、吊环等健身器材。这里不仅成为健身、娱乐场所,也成为乡邻观光、游玩的新去处。沈长贵说,作为一名老*员,为推动全民健身发挥余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
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去年5月24日,江都石锁协会真武社区分会成立,沈长贵担任会长。目前,分会注册会员40多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上至古稀老人,下至10岁孩童。
如今,每到傍晚,镇上的石锁爱好者都聚在沈长贵家门口自建的石锁训练场上,少则七八人,多则数十人。在这里,大家舞弄着手里各式各样的石锁,切磋技艺,强身健体。这些人都是沈长贵的徒弟。
沈长贵告诉记者,分会中有支13人的女子石锁队。“女子石锁队是我们的特色,全省没有第二家。但凡镇上有什么文体活动,她们必定参加,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沈长贵利用重大节日和重点时段,带领会员开展石锁文化进社区、进敬老院等活动,给社区居民和敬老院老人带来欢乐;组织会员到高邮八桥进行户外汇演,宣传非遗文化、推介油乡真武。
考虑到时下流行短视频,沈长贵与时俱进,今年注册了短视频平台账号,每天都拍摄自己或徒弟玩石锁的视频,然后发布到短视频平台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宣传石锁文化,让更多人知道真武镇的石锁,同时也吸引更多人玩石锁,收获快乐、收获健康!”
作者:通讯员张远辉融媒记者侯瑞芳
编辑:秦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