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有两部不那么传统的“谍战剧”。
刚开播不久的《隐秘而伟大》和即将收尾的《瞄准》。
很凑巧,它们的出品方里,都有五元文化。导演也都来自五元文化创始人五百发起的弧光联盟。
弧光联盟的标志是,导演的名字背后有的标识。
《瞄准》由五百、别克共同执导。
《隐秘而伟大》由王伟执导。
在对比下,《瞄准》被《隐秘而伟大》碾压。
回顾下五元文化出品的作品,口碑好的,导演列表里都有王伟。
从早一点的《画江湖之不良人1》,到《白夜追凶》,再到这一回的《隐秘而伟大》。
差一点的作品,也几乎都有五百。
从今年“迷雾剧场”的坍塌之作《在劫难逃》,再到这次的《瞄准》。
不敢想象,没有王伟的五元文化,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
仅目前作品看,从导演能力评判,王伟甩开五百一个段位。
下文,Ifeng电影将以《瞄准》和《隐秘而伟大》为样本,从人物刻画、剧情逻辑和节奏把控,做一个导演能力的直观对比。
人物
无论什么题材的剧集,人物立住了,剧集才立得住。
但人物立住,只是及格线。
经典的人物,还必须戳中人心。
如何戳中?
一个很简单的指标是,观众能否对人物产生共情。
人物的每一次内心抉择,都是让观众共情的点。
只有观众代入人物的处境,才能真正理解人物的选择。
没有办法让观众共情的人物,观众就会感觉是“隔岸观火”。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跟观众没什么关系。
《瞄准》中,*轩饰演的苏文谦,带给人就是这种感觉。
这跟演员表演无关,而是剧本上有缺陷,导演也没有圆回来。
苏文谦一开始虽是无*派人士,但曾为国民*服务,隶属国民*的杀手组织“水母”。
他为什么从“水母”退出?
原来,三年前他被*饰演的池铁城设计,误杀救命恩人。
苏文谦与池铁城分道扬镳,他改名为曾思过,隐藏于民间。
《瞄准》对此,仅仅是一个闪回,就交代完毕了。
人物最重要的内心转变,以最潦草最仓促的方式展示。
观众体会不到苏文谦的内心痛苦。
观众看他,就像是看着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
《瞄准》的人物,基本就是出场就定型了。
从开头到结尾,在一条线上,从哪里共情?
《隐秘而伟大》里,李易峰饰演的顾耀东,就不一样。
很多观众在顾耀东身上,看到的是自己初入职场的影子。
王伟花费了很多笔墨,刻画了顾耀东刚到警局上班时,四处碰壁的处境。
被人耻笑。
被人孤立。
被人排挤。
被人暴揍。
每一个难处,都有完整的、细微的情节铺垫。
观众可以感受到他的孤独,委屈,以及理想与现实悬殊落差后的痛苦。
观众认同了这个角色。
难能可贵的是,顾耀东在尘埃中,始终保持着如金子一般的性格。
他坚守“匡扶正义、保护百姓”的信念。
他坚守善良、正义、良知。
他的人格,对观众来说,就是一种正向的引导和激励——
哪怕再不顺,也不能忘记初衷。
剧集就真正起到了一种教化作用。
而之后顾耀东在我*战士的引领下,不断成长,并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也会显得水到渠成。
这才是拍主旋律正面人物的典范。
《瞄准》一上来,正面人物就“高大上”得不得了,太平了。
《隐秘而伟大》则让每一个小人物有代入感,并期待跟随角色一起成长。
逻辑
剧情的逻辑,决定了一部剧的可信度。
很多人说,这是编剧的事。
但导演作为掌控全局的人,是可以向编剧提出质疑,并用一定技巧帮编剧填坑的。
之前的《在劫难逃》,看不出五百有填坑的能力。
他更像是跟着编剧一起,把坑砸得更大更深一些。
《瞄准》一开篇,口碑看似不错,但逻辑错漏的毛病,已经暴露了。
随着剧情的播出,这部剧的口碑一再往下掉。
因为逻辑的错漏越来越多,五百再怎么在视听语言上下功夫,也遮掩不住。
《瞄准》逻辑高度依赖巧合。
虽然无巧不成书,但《瞄准》是没有巧合,都拍不下去了。
比如一开始,特务接头点正好在苏文谦的摊位旁。
接头组织“水母”,恰好是苏文谦以前隶属的组织。
恰好苏文谦是神枪手,出手阻止杀手杀死特务。
恰好这天还是苏文谦“女儿”小雪的生日。
恰好苏文谦买的生日蛋糕,是池铁城做的。
恰好池铁城拿出蛋糕时,被小雪用弹弓破坏了。
恰好小雪逃走时,遇到了自己的外公……
我们看不到逻辑起承转合的必然性。几乎都是偶尔性在推动。
《瞄准》有谍战戏份。
谍战是高智商的对决,其对逻辑要求性就更高了。
但《瞄准》一上来,就有贻笑大方的桥段。
一边说杀手“牧鱼”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只有两个人看过他的档案。
一边说“牧鱼”的特征,是随身携带一块木鱼。
而恰巧,苏文谦关键时候阻止杀手的,就是一块木鱼。
What?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哪个神秘杀手,会给自己留下一个赤裸裸的标志?
以管窥豹,《瞄准》的剧情只适合随便看看,一较真它就漏洞百出。
《隐秘而伟大》的做法,很聪明。
它除了谍战部分外,剧情的另一大主体是,上海市井生活,以及顾耀东职场生活的呈现。
坦白讲,生活戏和职场戏,要比谍战戏,“容易拍”。
因为那个年代的市井生活和职场生活,与当下是相通的。
但谍战,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它讲究悬念,注重逻辑,要有高智商的对决。
如果有太刺眼的逻辑缺陷,不仅人物显得太“弱智”,也把观众当“弱智”。
《瞄准》吃了这方面的亏。
《隐秘而伟大》充分“扬长”,生活部分和职场部分,立住了。
谍战部分,也没有太明显的“短板”。
夏继成作为我*的资深特工,在不同身份间游刃有余。他的智商在线,能力在线,谍战部分的逻辑也就不会掉线。
《隐秘而伟大》逻辑上也有巧合,但它依赖于人物的行为逻辑,并作用于人物的成长。
比如顾耀东恰巧碰到了乔装逃离的沈青禾。
这是巧合。
但顾耀东不开枪,这是他的性格使然。
也因为他得知沈青禾是共产*员,他对沈青禾改观了,促进之后俩人感情的升华。
如此,虽然是巧合,也是情理之中。
节奏
五元文化的一大毛病,是爱注水。这一点,我们曾在“差点坏了迷雾剧场的口碑,这家公司需要反思了”一文中有详细解读。
之前短剧就爱注水。现在到了长剧,《瞄准》的注水就愈发“有恃无恐”了。
《瞄准》总共有57集,但它讲述的是八天七夜个小时内发生的故事。平均下来7集讲述一天的故事。
并不是说,7集讲述一天的故事,就一定注水。美剧《24小时》,就挺紧凑。
但《瞄准》“注水”了。
有太多废弃的情节。
废弃的人物塑造。
废弃的边角信息。
废弃的滚轱辘对话。
谁看谁知道。
为什么说是“废弃”?
因为可有可无。
少了不影响,多了不添彩。
它们存在的意义,是把这部剧拉长到57集。
尤其鲜明的是,剧中几个主要女性角色的塑造,全部有点“讨人嫌”,也成了很功能性的角色。
《隐秘而伟大》在节奏掌控上,比《瞄准》高明不少。
虽然它节奏称不上快,但有《瞄准》所没有的两个优点。
一个是,言之有物。
比如上海市井生活,看着絮絮叨叨的,有时让人不禁想倍速播放。
但它们却不是无效叙事。
顾耀东一家人平凡幸福的日常,是顾耀东性格之所以如此的原因。
顾耀东在职场上处处碰壁,是小人物成长的缩影,观众也有共鸣。
另外一个是,张弛有度。
在惯常想象中,谍战剧应该是《瞄准》这个风格的:高压、紧张、有各种追逐戏份和枪战戏份。
《隐秘而伟大》却拍得非常松弛,非常生活流。
并且,恰到好处的喜剧运用,更凸显出王伟超强的掌控力。
喜剧的点缀,让一些烂俗桥段,一下子活泛起来。
也避免这部核心很主旋律的电视剧走向严肃、刻板。
而这,恰恰是《瞄准》的毛病。
从能力上看,王伟在弧光联盟其他人之上。
但相较而言,五百更像是五元文化的“灵*人物”。
从今年迷雾剧场的《非常目击》、《在劫难逃》,以及优酷悬疑剧场的《白色月光》,它们的毛病跟《瞄准》的毛病一模一样——
刚开始还可以。
视听语言也不错。
但剧情还没到中段,就开始拉胯。
只能拼命用视听语言,或一些动作戏来“挽尊”。
五元文化之后还有不少作品。
是否还会这样“冰火两重天”?
不得而知。
但我有个建议:别学五百。
先向王伟好好学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