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是日本著名的动画大师,对于动画界来说他是日本动画的标志性人物,也是东方动画的一座高峰。在他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为观众奉献了《风之谷》、《天空之城》、《千与千寻》和《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等等一系列的经典动画电影。宫崎骏的动画作品独树一帜且自成风格,无论是在外部形式呈现还是在内部思想的传递上都有自己浓重的美学风格。
年上映的《悬崖上的金鱼公主》是宫崎骏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几乎集结了吉卜力工作室的全部精英来制作。上映头两日票房就突破了十亿日元,最终以亿日元的成绩收官。影片取材于童话故事《海的女儿》,讲述了住在深海里、一心想变成人类的人鱼波妞与信守承诺的五岁男孩宗介之间的爱情故事。
五岁的宗介与妈妈住在一个靠海小村庄的山崖上。身为船长的爸爸长年出海,留下宗介与妈妈相依为命。一天当他在山崖下岩石遍布的海滩上玩耍,他拾回了一只头困在玻璃瓶里的人鱼波妞,宗介救出波妞并且将她养在一个绿色的塑胶水桶里。
在喂养波妞的过程中,宗介和波妞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是波妞的父亲魔法师藤本,逼着波妞跟他回海里。波妞心意已决,要变成人类小女孩回到宗介的身边,于是波妞决定离家出走。就在她离家之前,波妞把爸爸最珍藏的“生命之水”倒到海水里。这个举动造成极大的动荡,海平面开始快速上升,波妞的妹妹们都变成了鱼形的巨大海浪并吞噬了宗介住的小镇,还差点连宗介山崖上的家都波及。
宫崎骏对《海的女儿》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仅采用了童话里的一部分内容,融合了日本文化的种种元素,使影片更具新意。不同于安徒生童话里的凄美结局,宫崎骏赋予了“海的女儿”一个美好的归宿。
《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这部使用17万张纯手工绘画,历时一年半打造的作品,以细腻的线条、鲜明的色调、萌态可掬的人物形象见长。佐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内核,充分表现了宫崎骏作品里一贯的和谐之美。本文就以《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为例,来解读宫崎骏作品中独特的美学风格。
01、摒弃原作悲伤的故事基调,影片的情感内核更为广阔、深刻
原作《海的女儿》中是以小美人鱼对王子的爱情为主题的故事,而《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对爱的主题做了大而化之的处理,影片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充满了爱。
关于爱情的描述,有波妞与宗介两小无猜的纯情之爱,有理莎与耕一平凡生活的世俗之爱,还有波妞父亲与波妞母亲相敬相爱。波妞与宗介两小无猜的爱,通过宗介的一句对白:“不管波妞是鱼,是半人鱼,抑或是人,我都喜欢他。”就足以表明。
身为船员的耕一原本要回家,理莎买了三大包的菜,开心的在厨房忙碌的准备晚餐,结果耕一打电话称因为有事回不了家,理莎立马拉下脸来变得很生气,并当场摔了电话,摔了洗菜的篮子。并大声对宗介喊:“宗介,今晚我们到外面吃!”一开始得知耕一要回家,理莎很是高兴,得知他不能回来时,突然发脾气来转折,表达了理莎对耕一归家的期盼。
关于亲情的展现,影片中表现了宗介和波妞的两个家庭。理莎得知耕一不回家生气后,情绪低落。宗介拿着望远镜留意着海面的船,终于看到爸爸的船,并主动担任起给爸爸打灯语的职责,并充当爸爸妈妈的信使,之后更是摸着理莎的头安慰妈妈,表现了五岁的宗介对爸爸妈妈的爱。理莎在海啸过后的夜晚,担心着爱人的安危,还顾念着向日葵之家中的婆婆,毅然把宗介和波妞留在山崖上的家中,开车去向日葵之家,表现了她对婆婆们的赤诚之爱。
宫崎骏在影片中用很多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诸多的爱。比如宗介安慰妈妈的方式是摸妈妈的头,理莎想让儿子开心就给儿子买冰淇淋,理莎迎接爱人回家的方式是亲自下厨做很多好吃的,而藤本阻止女儿变成肮脏人类的方式是把女儿关进类似人类房间的泡泡里等等。这些贴近生活情节的选取,也让故事看起来更具备真实感,观众在观影的同时更能引发情绪共鸣。
除了在感情叙述上进行了深化,在情节上宫崎骏也做了温和式的处理。波妞变成人的方式颇具奇幻色彩。宗介因为好奇心和善良,搬起石头砸困住波妞的玻璃瓶而导致手指意外受伤。波妞昏迷中躺在宗介的手心上,无意识舔食了宗介手上的血珠,而变成了人。宗介受伤的手指因为被波妞舔了一下,居然就奇迹般的好了。
原作《海的女儿》中有很多残忍的情节,小美人鱼想获得能把鱼尾变成双腿的药,就必须把声音给巫婆,以换取巫婆的血作为药引,而把声音给巫婆的方式是残忍的把小美人鱼的舌头割下来。宫崎骏只采用了人鱼变成人要用血的这个由头,削减了直观血腥的情节,改成了更加温情与贴近生活的方式。
虽然《悬崖上的金鱼公主》是改编自《海的女儿》,但这又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对爱这个主题进行了深化、广阔的处理,摒弃了原作悲惨的故事情节,使得影片更温馨动人。影片所具备的清新自然的和谐之美,便是宫崎骏动画电影里一以贯之的个人风格。
02、平凡的道具承载着多重信息量,辅助影片剧情的构建
①用道具来辅助影片的主题表达
在影片的一开始两个主角的相遇根本原因是因为海洋的污染,导演巧妙的运用了玻璃瓶等各种垃圾以及巨型渔网等道具来表现。波妞逃过父亲的视线,偷偷溜出海底深处的家,熟睡中被水母带到靠近人类居住的近海。这时一艘捕渔船开过来,并投下了巨大的渔网,渔网网住了鱼虾,但更多的是人类丢弃的垃圾。波妞奋力逃跑,却不幸被一只玻璃瓶套住了脑袋,卡在里面怎么也出不来,后来波妞被冲到了海边,遇到正好到海边来玩耍的宗介。
玻璃瓶是影片中至关重要的道具,宗介与波妞因为这只玻璃瓶相识,才引出了后面的故事。影片里还设置了捕鱼船、捕鱼网,被渔网网住的各种垃圾,以及和成片垃圾形成对比的数量很少的小鱼、小虾。这些道具的设置表达了宫崎骏“环保主义者”的立场,也通过道具形成的细节对比,表现出人类对于海洋的过度掠夺。
②用道具来推动剧情发展
影片里还有一个重要的道具就是小绿水桶,水桶绿色的属性传达影片环保的主题,同时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在宗介和波妞相遇、相知、相爱的整个过程中,小绿桶贯穿始终,成为两人爱情的见证。
宗介和波妞初次相遇宗介救起波妞并带她回家放到小绿桶中。宗介带着在小绿桶里的波妞上幼儿园、见婆婆、发动发电机、参观房子、吃泡面。波妞被爸爸带回家后,宗介将小绿水桶挂在屋前,就像是在给波妞指引方向一样,当作波妞再次回家的明灯。波妞再次出现在悬崖小屋前,从美人鱼变成了一个五岁小姑娘。此时宗介对她是陌生的,而波妞抱着小绿水桶出现就是向宗介证明她是那条小鱼。
发大水后他们一起寻找妈妈,变魔法使得波妞的能量耗尽,由人形慢慢变为鱼,小绿水桶又成为了波妞生存的保障。影片最后一个画面,在气泡中的波妞因宗介的爱吻而永久地变为人类,在空中由气泡变幻成一个五岁的小女孩与宗介对视,此时,小绿水桶依然挂在宗介的胳膊上。
③用道具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小绿水桶本身只是一个道具,因为宗介对波妞的情感通过水桶来传达,波妞接受了这样的关爱之后,对小水桶爱不释手,同样也在表达对宗介的爱,于是小绿水桶就成为了宗介和波妞两人之间情感流转的载体。宗介代表友善爱护自然的人类,波妞代表大自然,小绿水桶作为二者之间的桥梁,又折射出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绿色的相处方式,人类保持绿色安全的环境,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小绿水桶本质上是一个邻家小孩的玩具,宗介总是把它带在身边,形影不离,它很容易就使观影者回想起儿时的玩具。一件儿时平凡的小道具被导演赋予了不平凡的意义,极易引发观影者对儿时玩具的拓展回忆,自己孩提时的玩具里面可以装载什么样的生命,会有什么样不平凡的经历等等,继而联想起一个更加美好的童年趣事。这也是宫崎骏赋予小绿水桶的另一层意义,时时保持纯净的孩童本性。
03、宫崎骏独特的色彩风格运用,营造影片和谐统一的氛围
宫崎骏的作品里有着他对于色彩的独到理解,区别于他人的色彩运用使得他的作用有特殊的内涵。《悬崖上的金鱼公主》里的色彩运用同样彰显着宫崎骏的个人风格。
在描述宗介家的时候,运用了许多柔和的色彩,比如浅褐色的地板、米色的墙壁、白色的餐具等等。这些颜色的组合营造了宗介家温馨的氛围。在展现宗介家周围的环境时,宫崎骏则运用了一些较为明亮的色彩,天空的蓝与白、花草的红与绿,这些鲜艳的色彩让人看着也心生欣喜,与海洋世界的污染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此也奠定了人物的性格基调,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宫崎骏的动画作品里都是以少男少女作为主角,普遍具有善良单纯的品质。在表现宗介的人物形象时,将他的服装设计成*色和褐色的短衣,象征着他的阳光美好;在表现波妞时,她的服装设计成了红色裙子,体现她的单纯品性;在表现反派藤本时,他的衣服为条纹,藤本在阻挠波妞时,衣服的条纹变成蓝白色,而最后他准福波妞时条纹又变成了热烈的红色。不同颜色的理解反映出人物的性格和情绪变化,塑造出了经典的人物形象。
除了简单色彩传递出信息,冷暖色调的运用也是宫崎骏的重要手段。在影片里描述海啸来临的场景中,宫崎骏运用了大量的深蓝色和灰色;藤本在城堡里独自工作和阻挠波妞变成人类时画面的色调是大量的黑色和深蓝色。这些冷色调的处理表现出灾难的残酷,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
《悬崖上的金鱼公主》里运用了很多的暖色调,波妞的裙子和头发是红色的;理莎开的车是红色的;曼玛莲的头发和项链是红色的;宗介的衣服,他家的外墙等主要是*色的。红色和*色构建了影片的暖色调,这两种颜色本身所具有的的喜庆寓意,在冷色调创建的伤感背景下,显露出些许蓬勃的生命力,也让冷色调和暖色调更为融合,相得益彰。
对于动画来说,色彩的运用对于视觉的冲击是最大的,色彩可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宫崎骏的作品大多使用饱和度、对比度较低的色彩,让作品的整体色调较为柔和,烘托了故事气氛,让影片在视觉上和谐统一。
总结一下
《悬崖上的金鱼公主》是一部充满童趣的动画电影,宫崎骏将自己对于美的理解融入到这部作品里。经过他对于原作《海的女儿》的改编,弥补了小美人鱼悲惨结局的遗憾,刻画出宗介和波妞之间让人动容的纯情之爱。同时通过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其关于环境保护,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