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铜仁市的一户居民,在自己家的后院池塘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生物,通体透明,身体上面有明显的伞状结构,与水族馆中的水母非常相似。后来,经铜仁市有关部门现场核查确认,这种生物的确属于水母家族,名称叫“桃花水母”。我们知道,水母一般生活在海水里,贵州远离海洋,淡水池塘中为何会有水母呢?
“桃花水母”是什么生物?
世界上首次记载的“桃花水母”,是在年发现的,其标本来自于英国伦敦,后来被命名为索氏桃花水母。到20世纪30年代,世界很多地方,比如美洲、欧洲和亚洲,才相继发现这种动物。我国第一次发现的时间,为年,后来被命名为宜昌桃花水母。
去年,我国在多个地方,人们又密集发现了“桃花水母”的踪迹,比如在云南富源、四川成都野外的池塘里,又比如在海南五指山的农户水井里,现在又在贵州被发现。这些水母从分类上看,都属于淡水水母。
目前,全球发现的淡水水母种类一共有11种,除索氏桃花水母在欧亚大陆、伊势桃花水母在日本有分布之外,其余9种均为我国所独有。这些淡水水母统称为“桃花水母”。
从生物学分类看,桃花水母属于水螅纲、淡水水母目、笠水母科、桃花水母属,身长在1.5-2.5厘米之间,大多数为白色或者浅绿色,身体透明,前端有圆形伞状结构,看不出头部和尾部,这一点与其它水母差不多。由于在身体中段,长有非常像桃花形状的触角,而且出现的时间多为每年桃花盛开之后,所以得名“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都有哪些习性?
从捕食手段看,“桃花水母”依靠伞状结构的收缩,通过调节伞腔中水的多少,来实现身体的自由移动。当发现猎物后,“桃花水母”会从触手的刺丝囊中发射出刺丝,射向猎物,由于刺丝中含有生物*素,猎物“中招后”不久就会*发身亡,然后水母借助触手将猎物吞下。
“桃花水母”主要以淡水中的水蚤、蝌蚪、线虫、鱼苗、蚊子幼虫等为食,所以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
从适应环境的能力来看,“桃花水母”显得过于“娇贵”了。它们不仅需要25-32摄氏度的适宜水温,还对水质有明显的“挑剔”,凡ph值低于6.5或高于8的水体,以及水体受到轻微污染,那么它们就立即进入休眠状态。而阳光照射比较强烈时,它们的活动能力也大打折扣所以一般清晨和傍晚是它们比较活跃的时间段。
从调节新陈代谢来看,当“桃花水母”所生活的水域,出现水温偏低或偏高、水体酸碱度偏低或偏高、水中食物量很少、水体发生污染等情况中的任意一种,“桃花水母”就会有所反应,从体内分泌出较为致密的物质,将身体包裹起来,然后进行长时间的休眠,等待外界环境重新变得适宜后,再“苏醒”过来。
铜仁池塘中的“桃花水母”是怎么来的?
通过刚才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桃花水母”对环境的要求异常苛刻,其分布范围不怎么广泛,在我国多分布在长江以南,比如海南、云贵、四川、两湖两广、江西等省区。同时,它们的体型很小,数量也少,所以,无论是在水井或者池塘中发现的个体,不可能是人工放生的,而是通过水体的自然流动实现迁移的。
“桃花水母”具有“通过有性生殖来产生水螅体,水螅体再通过无性生殖产生水母新个体”这种交替生殖的能力,再加上它们具有随时根据环境特点进行休眠的特性,所以自然界中的水母不常见,而且经常出现很长时间不见踪迹、而某些时间段又突然出现的情况。
在铜仁池塘里发现的“桃花水母”,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贵州本来就是它们主要的栖息区域之一,它们可以通过地表径流或者地下水流通道,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只是由于它们的体型很小、浑身透明、数量不多,很多时候还休眠或以水螅体形态存在,所以不容易被人发现而已。
“桃花水母”为什么比大熊猫还珍贵?
“桃花水母”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腔肠动物,要比地球上绝大部分现有物种的历史都长,具有“水中活化石”的美誉,从珍贵程度看完全可以与大熊猫媲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
另外,“桃花水母”对栖息地的环境要求太过苛刻了,是仅有的一类能够在淡水中生活的水母,分布范围很窄。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以及各类污染物排放量的积累,“桃花水母”栖息地生态环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水体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桃花水母”的生存和繁衍。目前,11种“桃花水母”都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有一些种类甚至处于极度濒危价级别,这就更增加了“桃花水母”的珍贵性。
近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措施推进力度,都不断加大,很多地区生态环境已经向恢复和好转方向发展,对自然环境异常苛刻的“桃花水母”,在我国多地重新出现,从某种意义来说,正是反映了我们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