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比大熊猫还珍稀云南发现极危物种黄胸鹀,
TUhjnbcbe - 2022/3/31 15:14:00

近些年,一些已经消失的物种,濒危物种,极危物种频繁出现,比如:桃花水母、仙女虾、伊犁鼠兔、雪豹、异叶苣苔、鼠鹿等等,充分说明了我国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近日,在云南丽水云和县发现一只极危物种*胸鹀(wú),其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据了解,*胸鹀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

*胸鹀比大熊猫还珍稀!如今已在我国多地均发现其踪迹,比如我国福建厦门、深圳梧桐山地区、孟津*河湿地内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种?为何*胸鹀13年连升五级?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胸鹀

*胸鹀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曾经在我国属于分布极其广泛的一种鸟类,体型娇小,是典型的河谷草甸灌丛草地鸟类。

*胸鹀体长14-15厘米,色彩鲜亮的鹀。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至中国东北(包含:芬兰、俄罗斯、中国、蒙古、朝鲜、日本),越冬至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行程可达公里以上。

*胸鹀的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灌丛、草甸、草地和林缘地带,尤其喜欢溪流、湖泊和沼泽附近的灌丛、草地,据了解,*胸鹀的栖息器的主要特征有稀疏柳树、桦树、杨树的灌丛草地和田间、地头。

*胸鹀的生活中,根据时期的不同,生活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在繁殖期的时候,*胸鹀常以单独或者成对活动,而非繁殖期的时候,常常以集群出没,少则几百只,多则上千只。古人经常以此分辨是否繁殖期结束。

据统计,*胸鹀的集群大小最多可以达到~只,因其性格胆怯,十分怕人类,一旦有人经过,都将造成大规模集群飞行。

*胸鹀属于杂食性动物,其食性随季节而不同。繁殖季节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也吃部分小型无脊椎动物和草子、种子和果实等植物性食物。因此,农民常常在农田里做出稻草人,驱赶*胸鹀对粮食的破坏。

*胸鹀,用了13年保护级别连升五级,于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级为“极危(CR)”物种。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呢?

厄运!*胸鹀被视为“天上人参”

曾经的*胸鹀,在我国分布十分地广泛,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胸鹀的评级被从“濒危”升级为“极危”,距离下一级“灭绝”只剩一步之遥。而13年前的年,*胸鹀的评级还是“无危”。

造成*胸鹀灭顶之灾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饮食文化。*胸鹀俗称“禾花雀”,禾花雀又被称为“天上人参”,被认为有“补肾壮阳”的功效。从清代开始,广东就有食用*胸鹀的记录。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胸鹀一度成为人们口中的大补最佳的食材。根据《保护生物学》期刊调查分析,预估年,将有万只被人类食用。

当年捕猎*胸鹀最常见的方式,那就是架设捕鸟网,长度可以达数公里。在*胸鹀迁徙的时候捕鸟网将其挂住,鸟贩抓获后,对*胸鹀进行催肥闷死,然后运送至南方,出现在人类的餐桌上。

因*胸鹀被大肆捕杀,造成了*胸鹀的保护级别,13年经历了五连跳,其中:年,由“无危”物种升级到“近危”物种;年,列为“易危”物种,年“濒危”物种,年“极危”物种。相比之下,其种群保护级别比大熊猫还要珍贵。

在上个世纪90年代,*胸鹀被大肆捕杀,为何没有加强保护呢?实际上,我国早在年就已经明令禁止猎捕*胸鹀,保护*胸鹀的种群数量。

然而,还是有人为了一己私利,非法捕杀*胸鹀在黑市交易。因此,造成了*胸鹀种群数量锐减至极危物种。

总结

目前,*胸鹀在全国人民的保护下,种群逐渐出现恢复的迹象,在全国多个地区出现种群活动的踪迹。但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群,人们应该改变食用*胸鹀的习惯。这样才能做到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胸鹀作为自然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态系统更加地稳定,改善人类的生活。因此,保护*胸鹀种群,势在必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比大熊猫还珍稀云南发现极危物种黄胸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