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此说和古代天文学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角宿恰似龙的角。每到二月春风以后,*昏时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
龙抬头,好兆头,桃花水母大剧院祝大家鸿运当头!
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龙会在这一天苏醒过来,腾云驾雾,遨游四方,兴风作雨,滋润世间。故民谚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节日形成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
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盛行于中国传统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
自此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蛰伏的昆虫开始出土,各种动物恢复了活力。
唐代这天,人们相邀结伴至野外踏青,谓之“迎富”。顺便再挖些野菜带回家尝鲜儿,叫做“挑菜”。
到宋代,二月二逐渐演变为正式的令节,称为挑菜节、踏青节。元末熊梦祥《析津志》:“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所以龙抬头节形成于元代。
节日习俗
龙抬头节是祭祀龙神的日子,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在南方,把这天作为“土地公生日”,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这天人们用柴灰或石灰或用糠,撒于各个角落。不同地方不同撒法,寓意也不同。
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虫。也有用竹竿敲击房梁或敲击炕沿,以惊走蛇、蝎等*虫。
民间有种说法由来已久,毫无根据却影响深远。那就是:正月剃头(理发)死舅舅。
正月里不剃头,只好等到“龙抬头”,二月二理发,俗称“剃龙头”,可带来一年的好运。
当然,这天比较盛行的风俗是炒蝎豆,据说吃了炒蝎豆,一年不被蝎子蜇。
节日食俗
节日少不了有食俗,北方人习惯吃春饼。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一起吃饼。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有些地方吃花糕,意味着步步登高。
这天吃面条称为“龙须面”,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牙”,吃春饼叫吃“龙皮”,吃蒸饼称“龙鳞饼”……
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丰富的文化意义,而且还十分有趣。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与发扬。
二月初二,龙抬头。
一抬头,春风化雨好兆头。
二抬头,辛勤劳作有盼头。
三抬头,福禄寿喜照心头。
“龙招头”带来的三种精神、三种启示
1
潜龙在渊,待时而动
《易经》里讲“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像龙这样的生物,在严酷的寒冷之下,也懂得先委屈自己一下,为了今后的发展默默蛰伏,积蓄力量。
《周易》里说:潜龙在渊,指得就是此时的状态。
没有厚积,就没有薄发。没有潜龙在渊,就没有飞龙在天。
竹子在地下蛰伏四年,仅仅长3cm,但是第五年之后,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可以长到15米。
前面的四年时间里,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若是时运不济,不妨耐心扎根。
2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龙在古人的世界观里是行云布雨的生物,而雨水是农耕的主要元素。
同时龙也指阳气,龙抬头就是阳气攀升,冬尽春来。这时候,也是各地春耕的开始。所以龙头节也叫“春耕节”。
大地返青,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
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一方面龙抬头震慑百虫,让他们不敢胡作非为;另一方面,龙王行云布雨,保证民间风调雨顺。
过去,在这一天,人们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意思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汗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人们也在土地的滋养中懂得宽厚与感恩。他们博大、务实、宽容,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象。
3
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冬日严寒,人们藏在屋里,不轻易出来活动,以防风寒。
农历二月的时候,天气已入仲春,草木萌动,大地复苏,正是踏春出游的好时节,趁着大好春光,到郊外走一走,活动下筋骨,陶冶下性情。
同时田地里的野菜也冒出来了,人们去挖野菜吃,不仅营养丰富,还能清热败火。
二月二,龙抬头。
借着龙上天的日子,人们吃龙须面、吃龙眼、吃龙蛋、吃龙爪,把日常生活中的小吃都当*的一部分,以此让自己也沾点龙气,一年好运。
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人们正月里没剃的头发,趁着龙抬头的日子剃掉,让自己精神焕发。
春天也容易困乏,剃掉头发,也让人头脑清楚。
“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因为百虫都属于龙的部下,所以借着“龙抬头”的日子来驱虫。
《易经》里讲:“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春来草自青,秋来叶纷落,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遵循自然,应时而作,和天地万物同声共息,才是真正的和谐。
(内容转载自,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