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水母(Aureliacoerulea)是全球广布性水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沿岸海域。近年来,海月水母暴发现象频繁发生,给海岸带生产活动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堵塞滨海发电厂冷却系统,严重影响用电供应;摄食海洋动物的卵和经济鱼类的幼体(幼鱼),与经济鱼类争夺饵料,影响渔业资源的恢复等,已成为近岸海域的主要生态灾害水母物种之一。海月水母具有浮游水母体和底栖螅状幼体交替的两个世代,其底栖螅状幼体被认为是种群暴发性增殖的源头和关键。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近海环境生态学与生境调控团队,通过4年多的野外综合调查,发现*渤海滨海养殖池暴发的“红水母”灾害为海月水母碟状幼体所致(图1),且“红水母”普遍存在于*渤海沿岸海参养殖池,平均出现率为40.2%,平均丰度为0.94×individuals/m3,最高丰度达5.70×individuals/m3(图2)。通过潜水调查,进一步追踪确认了*渤海沿岸海参养殖池爆发的“红水母”源头,发现海参人工礁(包括瓦片、海参笼、水下遮阳网等)为海月水母螅状幼体提供了大量的人工附着基(图3;Dongetal.,,Hydrobiolgia)。此外,海岸带人工修建物附着的入侵种针盘管虫(Hydroidesdianthus)形成的生物礁,也为海月水母螅状幼体提供了大量栖息地(图3;Dongetal.,,MarinePollutionBulletin)。上述研究结果提供了海岸带人工构建物增多为海月水母提供附着基的新证据,也为现场原位开展海月水母灾害早期发生及调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同时,研究人员依托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试验站,模拟了海洋酸化、全球暖化等对海月水母早期发生的影响,发现暖化导致的温度升高能够降低海月水母浮浪幼体的生存率和附着率(Dongetal.,,MarineBiologyResearch),而浮浪幼体能够通过快速附着来应对海洋酸化(低pH)的威胁(Dongetal.,,MarineEnvironmentalResearch)。针对“红水母”灾害防控,开展了海月水母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的杀灭方法比较研究,为*渤海沿岸的海参健康养殖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持(Dongetal.,,PLoSONE)。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Hydrobiologia、MarinePollutionBulletin、MarineEnvironmentalResearch等国际学术期刊,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项目和研究所自主部署项目的资助。
图1*渤海灾害水母海月水母的暴发现象
图2*渤海滨海养殖池海月水母碟状幼体和螅状幼体丰度
图3*渤海滨海养殖池的人工构建物为海月水母提供了大量附着基
来源: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