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次失败的融合课程
TUhjnbcbe - 2021/7/13 8:20:00

ANSHIWANG

游褒禅山记

在提倡“五育融合”“整全育人”的当下,我们都希望用更加丰富的形式来展现语文课堂之美,帮助学生获得更加的多元的学习体验。

这不,我就在《游褒禅山记》的课堂上,做了一次美育融合的尝试。

《游褒禅山记》,按照某度百科的解释:

既然是一篇游记,少不了要梳理一下游踪顺序……

嗯,其实我也从来没有搞清楚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列位看官看明白了没?这慧空禅院、华山洞的方位倒还清楚,“距洞百余步”是在洞东呢还是洞西呢还是洞南洞北呢,就有点模糊了,但似乎应该是从华山洞出来,继续游览时看到的。接着一句“其下平旷”,莫不是在往下走?紧接着是“由山以上五六里”,王安石又折而上行了?还有这华阳洞,是不是前洞后洞中的某一洞?

虽然说褒禅宝山尚存,游踪所及之处一查便知,但本着语文人一切从文本出发的倔强,我还是没有再某度褒禅山的游览图。再说了,焉知后世的景点,不是附会《游褒禅山记》而造?

于是,我开始了大胆的教学尝试——让同学们画一幅“王安石游踪图”,探寻这个千古之谜。

抛砖引玉,我先自己画了几笔:

事实证明!!!

抛的是砖,引的真未必是玉。

这是啥?海底世界?水母出游?

密集恐惧症患者慎入!

大王叫我来巡山~~~抓个和尚做晚餐~~~

王安石: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

教学反思

Introspection

这次失败的融合课,带给我很多思考。我们在开展融合课程之前,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在我们并不熟悉的学科领域,究竟有多少知识储备,水平如何。如果没有摸清楚这个“底”,我们的课程就极有可能走向失败。曾经去听过一个书法和语文融合的课程,教师在分析完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后,让学生根据情感,自行设计书写形式,用书法作品展现这首诗的情感内涵。有一个学生被叫上来展示,支支吾吾说不出话,一看,就是日常的书写,毫无设计可言。——是学生不想设计吗?不是,很明显,是他只会这样写啊!跳出他的能力范围去谈书法设计,怕是除了瞎写,只有乱写了。

所以,如果我没有用“简笔画”错误地引导学生,而是让他们“点”“线”简单地标注一下游踪,这节课会不会那么“不堪入目”?

隔壁班优秀作品

这是我师傅班里两幅优秀的作品,听我师傅说,作者都是有素描功底的。

所以,下次上课前,先摸清状况可好?

yubingshuhua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次失败的融合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