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水母者,笠水母科也,游于清冽江河湖泊之中,已万亿年矣。至近世,污水恣肆、渣滓横陈,难觅一水能容桃花水母也。
古书有云:桃花鱼出叱溪河,桃花开时始见,有红白二种,形圆,薄如蝉翼,浮水面作翕张状,花落后即无。以桃花为生死,桃花既尽,则是无物矣。
嗟乎,桃花水母可谓桃花之袅窕动影也,故桃花生即生,桃花落亦逝。今之桃花,吸油、炭之浊气,纳铅、汞之*污,莽汉摇其干、熊孩折其枝,并媚俗女者,衣伪汉服共摄录之。是以桃花仙子燕紫琼,虽金玉其外,而真淳灵动已尽丧,故桃花水母亦日渐凋零也。
吾闻漂泊儒者沈巍,蓬头垢面、熟稔《国》、《左》,俗人捧其为大师,直将沈子作俳优尔。值众人癫狂之际,沈子飘然而去,如桃花随风远逝,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独留众人痴痴而已。
故有此诗。
春江春水流潸潸,峭寒已消相思湾。半陂以南桃花渲,古岸古寺色斑斓。风吹枝曳瓣萼舞,动影袅窕冲融间[1]。纵使蕊落*犹在,旋旋入水精灵般。海月[2]隐现云际枝,软莹如绸净如拭。敛收动静苔荇舞,翕忽难觅渊潭黑。此时骊龙亦吐珠[3],势夺霓裳入胸臆。虾鲫踏歌蟹拊掌,海若不语江妃默[4]。囱炉林立烟气浊,铅汞蚕食沃土污。顽童攀枝脂粉覆,锄直斫枝生气无。桃花仙子英魄散,桃林枯槁桃园芜。真淳灵动尽已丧,水母亦不复见湖。嗟乎蓬头亦知礼,食化臡菹[5]博古今。沈子抖音座上客,如作俳优意愔愔。逐浪随波迹难寻,冥行怜尔有冰心。坊间俗客知汝意?便携左传入水深。[1]动影袅窕冲融间:直接借用杜甫《渼陂行》诗句。描绘岸上的景物倒映在水中的样子,本诗用以描绘桃花倒映在水中的情景。
[2]指水母。杨慎《异鱼图赞》卷四里提到:“海物正圆,名曰海月,指如搔头,有缘无骨。海赋江图,藻咏互发。”
[3]此时骊龙亦吐珠:直接借用杜甫《渼陂行》诗句。骊龙,指黑龙。庄子说河边穷苦人家的儿子去潭底黑龙的下巴下面取珠。
[4]海若、江妃:都是古代的水神。
[5]臡菹:三臡(ní)八菹(zū),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来源︱《中铁财富》第26期作者︱钱思澈
编辑︱何佳芸审核︱王重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