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空军海战队新春出镜,海上训练基地进行战斗
TUhjnbcbe - 2021/3/27 0:53:00
近日,空*某海上训练基地使用船艇将靶标拖带到靶场,精准的布设到指定的位置。我们也能够借此看到空*战斗机投弹训练时靶标的具体构成。我们知道有海*陆战队,但很少见到“空*海战队”,空*的海上部队是很少出镜的。一般来说空*的舰艇部队都是油船等运输部队,进行航空油料、物资的水上运输,但在南部战区空*某海上训练基地,这里装备的拖船、侦察艇、登陆艇、海上抢修平台等都是为了支持航空兵部队海上突击竞赛性考核、飞行员海上跳伞救生训练、海上联合搜索营救等多项任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舰艇拖带布放靶标。本次出现的靶标其实是一种官兵们都要提前焊接好的海上浮台,下面是方形框架焊接着4个浮体,上面铺着铁皮,上层焊上模拟的火炮和舰桥,为了增大目标主炮上还挂着红外灯,模拟舰桥上可能还有红外设备或角反射体,但图中打了马赛克。靶标还安装了双锚,可以在预定位置锚泊固定。船艇将靶标拖带到靶场时,航速大概只有平时的一半,如果速度太快,靶标的阻力就会大,有可能会损坏靶标,影响船艇安全。拖带期间靶标值班员得全程观察靶标,检查缆绳,观察靶标细节,防止其扎到水中,如果天气能见度突然变差,舰艇必须停车,通过缩短拖带缆绳,检查靶标安全。拖带靶标经常需要航行四五个小时,或十几个小时,到达指定位置要根据具体经纬度投放靶标上的锚,做到精准定位。这还没完,等战机突击完后,他们还要检靶、验靶,突击任务全部结束后,如果靶标未沉没还要把靶标拖回岸上,进行修复。本次视频中就出现了多个空*战斗机打靶视频,有的打靶标,有的直接打真实舰船。基本上都是使用K/YJG-/B激光制导炸弹。这个任务一般由飞豹A或歼-10A挂载K/JDC01光电瞄准吊舱配合完成,该吊舱主要为JG激光制导炸弹提供引导,一般挂在左侧进气道下方的机腹部挂点上。其头部光电头内安装双视场红外传感器和CCD电视摄像机、激光制导设备,能在左右各度,上下+10度~—度范围转动。激光器采用工作波长在1.微米的激光。最大照射距离在13公里以上。测距范围为0.5公里至18公里。(外贸WMD-7数据)LS-/雷霆2型激光制导炸弹重千克,长度毫米,直径毫米,翼展毫米,射程大于10公里,命中精度小于6.5米。该弹头部安装有风标式导引头,特点是圆柱形导引头后有定风稳定圆环,通过万向节与控制舱段相连。当炸弹投放时,稳定环会在气流作用下使导引头偏转,回转角度达到±20°,始终稳定对准目标,导引头和炸弹本体间形成的夹角就是炸弹飞行时的攻角,这种设计也多见于宝石路一类的第一代精确制导炸弹。导引头光学视窗直径40毫米,视场角25°,夹层内有光栅滤镜用于滤除杂光,只允许波长0.6~1.06微米的激光通过,传感器是传统的硅光四象限光电二极管,安装的方位与光学镜头的虚焦点,避免聚焦激光光斑过亮烧毁测光元件,激光亮斑偏离中心就可以由计算机控制让对应方向的舵机动作,让光斑回到中间瞄准位置,直到击中目标。该弹采用鸭式布局,头部安装有4个固定安定弹翼,后部采用了4片矩形尾翼和机械继电器式舵机控制舵面,俯仰控制效率较高,炸弹尾部会有红外信号便于于光电吊舱跟踪。但是该弹只能在中高空投放,低空投放能力较差,投放距离也偏短,导引头无自动搜索能力,无法打击地面移动目标。该部队船艇生活异常艰苦,船舱空间狭小,冬天湿冷刺骨,夏天亚热带海面气温常常高达40℃,而船上则接近50℃,官兵们克服了很多困难。他们除了保障航空兵海上突击,还担负飞行员海上跳伞救生训练、海上联合搜索营救等任务,飞行员在海上执行战训任务时,一旦飞机出现重大故障跳伞,落水后打开救生电台开启无线呼叫,报告方位,该部队就派出快艇进行营救。虽然飞行员有救生船和救生服,但随时可能被海浪掀翻、吞噬,还可能遭受鲨鱼、海蛇和水母等危险生物的袭击,此外,还会因自身体内热量急剧流失而引发低温症等,因此该部队能够大大提升飞行员海上训练的安全程度,保障训练如期完成。空*的战斗力生成,背后就是这些*人们在默默支持,为助推空*海上作战能力的提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空军海战队新春出镜,海上训练基地进行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