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文章右上方的分享图标→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一起学习成长!
辽宁丹东市海洋红盐场王老板一个亩海蜇圈,水深1.5米,泥底,池中套养缢蛏及中国对虾,换水条件较好。
年5月12日放第一茬海蜇苗多个,规格为硬币至鸡蛋大小,6月15日已经长到3~7斤/头;6月14日套养第二茬硬币大小蜇苗个,投喂冻板蜢虾为主,投喂量较大,在海蜇长到3~4斤后根据天气及水质状况,每日投喂加工或未加工的蜢虾30~80板(30斤/板)不等,待水肥起来后有时几天不再投喂。
6月15日晴天,早上7点10分取水,检测一个视野有7~8个骨条藻,少量甲藻,水略有发红,测pH值8.3,透明度约50-60公分,能看到“蛏床”;10点客户不放心再次取水镜检,一个视野有15、16个骨条藻,pH值8.6,建议其打开水泵,一边进水,一边排水,同时用“碧水安+速解安”调水,转藻,降粘度;把药拉去后,又取一瓶水查看,pH值已达到9.0,一个视野有30多个骨条藻,水色暗红,透明度不到20公分。这时已经中午12点多,养殖户反映前一天放的小苗有的“灌气”(海蜇胃腔、胃柱充气)。待养殖户再马上回到池塘时,发现大海蜇就有“毛刷子”了(伞缘的主幅管和间幅管内有大量气泡,呈白色毛刷状)。池塘中藻类繁殖速度之快,超乎想像。
马上用3桶片剂二氧化氯和6桶粉剂二氧化氯杀藻,紧接着又用了20包“优采乐”,然后又先“速解安”后“碧水安”各4箱,分开泼水,并且一直用水泵换水。
结果小苗当天还是全部“鼓”了,大海蜇“鼓”了多头,之后2天海蜇不长,而且有些缩水。
6月18日早上无耐拉网卖海蛰,一共拉出了不到斤海蜇,3.7元/斤低价出售,损失惨重!
分析:1、气泡病为海蜇养殖最常见的疾病,发病初期会有一系列征兆,如高温天气水色发红,骨条藻多的池塘极易出现,发病过程首先是水质发粘,pH值快速升高,海蜇上浮,游动无力,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毛刷子”,此时气泡主要集中在伞缘的主幅管和间幅管内,如不继续发展,环境条件合适情况下,可经体内代谢排出,海蜇可恢复。如果气体继续在胃腔积累,形成大的气泡(俗称“灌气”),海蜇在水体中悬浮,不能自由游动(俗称“上吊”),此时气体不能排出,无法治愈,如不及时捞出,最终导致海蜇缩水、落底死亡。
2、海蜇气泡病发生最多的两个时间是雨后晴天或晴天的傍晚。本病例就属第一种情况,由于发病前几日阴天且连续投喂较多,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晴天高温,赤潮藻类暴发性繁殖,水质突变,导致气泡病发生。
3、本病例池塘用药时间、方法不当,若早上发现水色刚有些发红时及时换水,同时全池大剂量泼洒“碧水安+速解安”可有效预防;如果在海蜇出现明显症状前(上午10点钟时),先泼“优采乐”遮光耗氧,后泼“碧水安+速解安”打破水体表面张力,爽水降粘度,基本可有效控制;而在小海蜇出现“灌气”后就已经无力回天了,用什么药物都为时已晚。(利洋菩萨庙水产药店马野提供.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