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不是被一种美丽的海洋生物霸屏了
你欣赏着这被自然偏爱宠溺的美丽
还得承受着触碰后的巨大痛苦
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像艺术品一样的尤物
最近被某些媒体称为“最*水母”
并在网络上大肆渲染
“最*水母”一触毙命
中国北方某些海域已经出现
▽▽▽
流言蜚语弄得人心惶惶
晨哥的朋友圈已经有人按捺不住
开始各种转发各种警告了
那秦皇岛到底有没有呢?
别急,下面就是晨哥科普时间
首先,一个知识性错误
最*水母,是位居世界十大最*生物之首的
箱型水母,而并非僧帽水母
其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沿海以及西太平洋海域
从中*到死亡的时间有时仅有几分钟
他的样子长这样
其次,僧帽水母究竟是什么呢?
它的真实身份是这样的
中文学名:僧帽水母
(PS:又被称为葡萄牙*舰水母,名字都很形象啊)
外形特征:在水面上漂浮的淡蓝色透明囊状浮囊体,前端尖、后端钝圆,顶端耸起呈背峰状。触须上有充满*素的刺细胞。
(PS:外形像淡蓝色的气球或塑料袋或者彩带,有*!)
主要危害:僧帽水母对绝大多数海洋捕食者来说都是惹不起的!杀人武器就是它的触手,细小触手能够达到9米之长,所以很多游泳者在看到僧帽水母的时候再躲避已经迟了。僧帽水母中分泌致命*素的是触手中微小的刺细胞,成千上万刺细胞所积累的*素之烈度不输于当今世界上任何的*蛇。僧帽水母所分泌的*素属于神经*素,随着时间的推移,*素的作用逐渐加重,伤者除了遭受剧痛之外还会出现血压骤降,呼吸困难,神志逐渐丧失,全身休克,最后因肺循环衰竭而死亡。
(PS:总而言之,真的很*很*!海里遇见它,赶紧上岸抢救;岸上遇见它,有多远躲多远!)
然而
值得庆幸的就是
它不会出现在我大秦皇岛海域
某大型靠谱搜索软件告诉我们
它的活动范围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
▽▽▽
流言止于智者
秦皇岛的小伙伴或者要来秦皇岛游玩的小伙伴
不用太过紧张啦
然而然而然而我大秦皇岛虽然不会有僧帽水母
不会有最*箱型水母
但秦皇岛海边却也有要人性命的东西
好了好了,紧张的心情再收回来
听晨哥继续说
年4岁的女童在大连遭海蜇夺命。年,8岁男童在南戴河被海蜇夺命。年王某在北戴河被海蜇夺命。年孟某在鲅鱼圈被海蜇夺命。秦皇岛马上就要迎来了旅游高峰期
7、8月份也正好是海蜇泛滥的时期
近年来,海蜇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所以
夏季在海边游玩,一定不要掉以轻心
尤其是在免费无人管理的沙滩
海边搁浅的海蜇
食用的海蜇和伤人的海蜇
很多游客误认把食用的海蜇和伤人的海蜇混在一起。据了解,我们大家平常常吃的是绵蜇,绵蜇没有*性,不会伤人。蜇人的是沙蜇,*性较大,“最高级别”蜇*比河豚*高倍。因此,绵蜇和沙蜇两者有较大差别。据介绍,每年七八月份开始,绵蜇和沙蜇开始大量活动,海蜇进入捕捞旺季。沙蜇少有捕捞,因此会在海里集中出现。
如何避免被海蜇蛰伤
预防海蜇蛰伤最重要之处在于避免与海蜇接触。
1、海滨旅游地在海蜇汛期应设浮标栏网,并在海边建立醒目宣传警戒标志,并配合防伤害的科普教育宣传广播,以提高游人自我防护的知识和能力。
2、海上作业者要带防护工具,不要直接接触海蜇。有特异敏感体质的人应禁止下海作业。
3、禁止在浴场外游泳、玩水。夜间更不应去。
4、在游泳时或在船上、岸上发现海蜇,绝不能用手肢接触、捞取或戏耍它。因在海上一旦发生意外,更不易抢救。
5、如果在海里不幸遇到沙蜇,第一选择是尽快逃离。如果已被其裹缠,尽量用手推它的伞部,而不要推口腕和触须。
注意海中的“红绳子”
据了解,新鲜海蜇的刺丝囊内含有*液,其*素由多种多肽物质组成,1克刺丝囊含有万个单刺丝囊。海蜇靠触须上的刺丝囊保护自己,触须碰到人,就会缠绕上去,同时囊中弹出刺丝,刺进人体内,释放肽类*素,这是海蜇保护自己的方式。当人扯断触须,它仍然粘在伤口上,继续放*。不论海蜇死活,甚至裂成碎片冲上沙滩,其触须都可能蜇人。因此,游泳时应注意这种水中的“红绳子”。
被海蜇蛰伤紧急处理方案
不幸被蜇伤时人肯定仍在海里,应立即用海水冲洗患处,并涂抹肥皂或细沙,然后再用利刃将涂附物刮去,目的是将刺丝囊*清除掉以减轻*害,使疼痛缓解。
渔民的验方是用明矾水冷敷或用含有止痒剂的甘石冲剂多次涂抹患处;也可用1%的氨气或10%的碳酸氢钠水冷敷。
如是一般螫伤,可在伤处抹些红花油,一周后症状便会消失。但若中*症状严重或出现全身性中*症状,如呼吸困难、肺水肿等,医院救治。
PS:
被海蜇蜇伤后,伤口处可能会有触须,马上把它扯下来绝对是个错误,必须是先淋完醋后才能取走,因为醋能降低*刺细胞活性。
另外,网上传言说被海蜇蜇伤后可用酒精或尿冲洗伤口,这种做法也不可取,因为这会令残留在皮肤中的*刺细胞释放出更多的*素。
一旦被海蜇蜇伤,不要用淡水冲洗,因淡水可促使刺胞释放*液。
晨哥最后再嘱咐一句
在海边游玩一定要注意安全!
切记切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鑫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