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重庆老人自掏腰包建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历时
TUhjnbcbe - 2025/7/30 17:04:00

刘映升老师教小学生编草把龙

在重庆,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三十年如一日,凭一己之力,打造了一座农耕文化博物馆,大到织布机、水车,小到水烟斗、私章,但凡巴渝大地上有过的生产生活器具,几乎在这里都能找到。

手绘《蔡家场(农耕)地图》

他用脚步丈量老“北碚”最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一条条老街,一个个老店,一间间老茶馆,在他的手绘地图上,变得鲜活起来,还原当年的繁华。

他,就是刘映升老人。今年3月,在“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整理农具时,刘映生老人突然倒在了地上,医院确诊为“肝衰竭”……而直到住院前,他仍担任陈列馆义务讲解员,即使躺在病床上,最牵挂的,还是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或许,这也是一种别样的乡愁!因为故乡的流逝,希望找回传统的一种深深的渴望!

半生守护

病床上,仍记挂农耕文化

病床上的刘映升老人

今年75岁的刘映升,是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岗镇的一位退休乡村教师。从年起,他开始收集巴渝传统农耕生活与生产器具,年,刘映升拿出了退休的所有积蓄,卖掉了家里上千只鸡鸭牛,在北碚区蔡家岗镇天印村的一处农家院落里,建起了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

女儿刘宏将城里的房产做了抵押,支持父亲收集农具文物、布置展馆和整修环境。

“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收集农耕器物上千件,至今已接待中外参观者数万人次。身为语文老师的刘映升,更是熬更守夜,为那些饱经沧桑的老物件用巴渝方言配上了逾千首生动形象的诗歌。

“父亲住院前,还担任陈列馆的义务讲解员,10多年来不曾间断。”刘映升的儿子刘刚告诉重庆晨报记者,今年3月,父亲在陈列馆整理农具时,突然大汗淋漓,瘫倒在地,幸好母亲过去叫他吃饭才发现,当时喝了葡萄糖水后慢慢平稳下来。

每天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刘刚内疚,他并没有觉察到父亲身体的变化,还是朋友到家里来耍,才发现父亲的脸色发黄,觉得精神也越来越差。回想这十几年来,父亲一直不辞辛劳,他是一位勤学爱学的人,QQ、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庆老人自掏腰包建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