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将军分肉忘给车夫,次日车夫把将军拉到敌营
TUhjnbcbe - 2025/7/4 22:48:00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www.lzyyq.com/

公元前年,中原大地上,宋国与郑国的一场战争即将爆发。

宋郑二国本都是周天子亲封的公爵诸侯国,两国虽然面积都不大,但是土地肥沃,百姓富足,用当时时髦的话来说,两国的土地都算得上是“膏腴之地”。

放眼天下,这样的条件都是相当不错的。如果说穷山恶水的楚国与秦国四处征战吞并土地也就罢了,毕竟是生存所迫。他们这样的小国是大可不必兵戎相见的,毕竟无论财富,还是地位,两国都不缺,没有必要非要在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

事实上,在起初的建国的年时间里,两国也的确都是和睦友好的,然而从宋穆公时期,两国的关系就开始紧张起来。

宋穆公时期宋国实力雄厚,常常借各种理由干预郑国内政,再加上宋国公子冯先后借助郑国的帮助发起叛乱,两国之间的梁子便彻底结下了。

到了宋襄公称霸时,由于再度对郑国施压,又致使这个中原小国直接倒向了南方的楚国,从此,二国之间势如水火。

此次郑国向宋国发起挑战,正是在楚国的支持之下进行的。

从政治角度上来看,这不单单是两个小国之间的战争,更是自诩“文明中心”的宋国与“蛮夷之邦”楚国之间的战斗。如果打胜了,宋国便能维持自己的国际地位,如果打败了,宋国将会彻底失去百年积攒下来的尊严。

而从军事角度上来看,“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赢下这一仗,便能为宋国换来十几年的和平。

正因如此,对于这场战争,宋国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势要来一场酣畅大胜。

然而,此时的宋国人将或许想不到,这场战争中的宋国,将会以一个极其戏剧性的结局宣告失败,并且从此成为天下人耻笑的对象。

1、大军志得意满,毁于一碗羊肉

当时的宋文公对于这场战争极度重视,他不但召集了所有封臣,凑出了全部的精锐部队,还亲自点名了宋国肱骨之臣华元带兵,大将乐吕辅助。

华元是宋戴公的五世孙,算得上宋文公的亲戚,其为人忠诚,颇具智谋,在平日里,长期任“右师”,掌握国家大权。

对于这场战争,宋国人的信心还是挺足的,如果说面对楚国,宋国还有些发虚的话,面对一个小小的郑国,压力倒不是很大。宋国的国力常年都要压郑国一头,也算得上是个半个霸主,现在又有华元带兵,只要维持正常发挥,拿下郑国几乎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当年二月初,宋郑两国便在“大棘”(今河南柘城西北)摆下阵仗,两军对垒,蓄势待发。

华元不愧是带兵的好将领,深谙“爱兵如子”的道理,在开战前一天,他自掏腰包买了数十只羊给士兵改善伙食。

春秋时期的农业生产力低下,吃肉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绝大多数士兵都是平民出身,从小到大都没吃过几次肉,当热气腾腾的羊肉从锅中捞出时,没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励众人的士气的了。

看到眼前的一幕,宋军将士士气大振,纷纷大快朵颐起来,感谢华元的赏赐。

然而就在此时一个插曲发生了,华元有一个车夫名叫羊斟,由于其本人地位并不高,因此在这场分肉大宴上,他非但没吃上肉,甚至连汤也没喝到,颇为羞怒。

在别的将士对华元感恩戴德的同时,他的眼中几乎已经要喷出嫉妒的火光。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华元此行没有分发羊肉,羊斟大概率也是没什么意见的,可现在,所有人都有,就自己没有,这就让羊斟心里不平衡了。

明面上,羊斟不动声色,但在背地里,已经开始秘密计划,要给华元一点颜色瞧瞧。

2、“羊斟惭羹”的由来,宋国的最大耻辱

第2天开战,华元的战车原本位于阵列中心,可是,羊斟却径直驾着车朝着阵前走去,起初没有人反应过来,都以为华元是要上前去鼓舞士气,可谁料,华元的车子一直向前走,最终走出了宋国军队的大阵仍然没有听下来的意思。

看到眼前这一幕,就连华元也慌了,急忙呵斥羊斟,问他要干什么去?

只见羊斟冷冷的笑道:“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御,我为政。”

“前天给大伙分发羊肉的事情,当然是你说了算的,但是今天驾驭战车的事情,那可就是得让我说了算!”

说罢这句话,羊斟头也不回,径直驾着战车朝着郑国军队阵营里驶去。

这一幕吓坏了包括华元在内的所有宋军,华元一辆战车冲进敌阵,无异于是自寻死路,势必要被郑国军队所俘虏。

两军交战,如果没了主将,那么这场战斗基本上就结束了。

看到这一幕,副将乐吕也坐不住了,急忙下令全军出击,最后宋军大军乌泱泱的冲了上去。

只不过,他们还是没能赶上羊斟的战车,最后华元还是沦为了郑军的俘虏。

而之后的大军,由于阵容松散混乱,面对严阵以待的郑国军队,几乎无力抵抗,在郑军的反攻之下,宋军大败。

这场战斗的结果是宋军主将华元被俘虏,副将乐吕在战场上被杀死,宋军战车尽数损毁,并被郑国缴获四百六十辆,除此之外,还有数百名士兵沦为了俘虏,郑国人还近乎侮辱性的割下一百名宋军阵亡士兵的耳朵……

消息传回宋国朝堂以后,满朝文武无不震惊,仗打到这一份上,几乎称得上是耻辱了。

可虽然心疼归心疼,华元总是需要救回来的,随后,宋文公咬牙又拿出了一百辆战车,配上四百匹毛色漂亮、体态匀称的良马,希望以此为条件,从郑国赎回华元。

幸运的是,这批财物最终没有交到郑国人的手里,华元在被捕之后没用多久便逃出生天返回了宋国,这也算是为宋文公稍微止了止损。

这场战争的过程之中,羊斟的表现不可谓不戏剧化,由此还衍生出了一个成语:“羊斟惭羹”。华元和宋国成为了天下的笑话。

就是因为少分了一碗羊肉,华元个人的前途美名被打了个折扣,宋国国家的前途也近乎腰斩,此时的华元充满了后悔。

羊斟只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史书上也并没有记载羊斟的结局,但可想而知,华元大概是没有对其进行报复的,一来,羊斟作为郑国的功臣,势必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二来,华元名声在外,按照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思想,他大概也不会对这么一个小人物进行斤斤计较。

可以想象的是,之后的日子里,羊斟或许会拿着大笔的赏赐,在郑国首都新郑买上一栋大宅,娶上几房娇妻,从此过上“羊肉入口、美酒填肚”的幸福生活。

堂堂的一国重臣,最终被一个马车夫摆了一道,这在自古以来都是称得上是奇谈。

3、“羊斟惭羹”之后,宋国从此萎靡不振

羊斟的这场临场叛变,从近处来看,他影响了一场战争的胜负,使得宋国损兵折将,但从远处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说,羊斟一人影响了宋国未来百十年的国运。

纵观宋国历史,我们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便是“公爵之国”,这时的天下诸侯安定,宋国雄踞其中,俯视众生,第二个阶段便是“谋求称霸”,宋国几位君主曾经试图称霸一方,甚至一度濒临成功,第三个阶段便是“泯然众人”,由于种种原因,宋国最终称霸失败,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国。

而“羊斟惭羹”正发生于第二阶段的末尾,这起事件是直接导致宋国“泯然众人”的节点。

宋襄公时期,宋国的国力有了质的飞跃,意图称霸,但是在年,宋国与楚国爆发的一场战争,却使得这一愿望落空。

当时楚、宋两国军队隔泓水对峙,楚军渡河意图进攻,手下大臣纷纷劝说宋襄公说趁楚军阵型松散,一鼓作气杀过去,可宋襄公却以不符合礼仪为由,拒绝了这一请求。

泓水之战,宋军大败,的当消息传回国内时,有才干的大臣纷纷离去,百姓亦愤愤不平,不愿作战。

这使得宋国虽然国力雄厚,但一度踌躇不前数十年。

此时的宋国太需要一场胜利了,好不容易撑了几十年,到了宋文公时期,百姓刚刚恢复一点对君主的信任,愿意支持这场战争,但是却又发生了“羊斟惭羹”,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此时的宋国军民士气,已经彻底的“竭”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宋国彻底失去了和楚、齐、晋这些大国叫板的资格,沦为了二流国家。

宋文公和华元或许不算是大才,但也算得上是负责任的国家领导,之后的几年里,两人一直谋图吞并周边的小国积攒实力,再度崛起。

在两人的精心安排之下,宋国先后又吃下了曹国、滕国大片土地,虽然国内民心仍然不振,但好歹在领土上翻了一番,整体上是稳步增长的。

但是,一旁的楚国怎么会看着宋国这样一步步做大?

宋文公十五年,楚国大军再度发起进攻,包围了宋国都城,为了解救危在旦夕的国家,华元只得再次铤而走险,趁夜进入楚军大营,劝说楚庄王退兵。

在谈话中,楚庄王故意问华元:“城中情况怎样?”

华元的回答十分坦诚:“城里现在已经坚持不下去了,百姓用人骨当柴火烧,互相交换小孩来烹熟充饥,宋国已经撑不下去了。”

听闻华元的这番话,楚庄王肃然起敬:“想不到先生对我如此诚实,实不相瞒,我军也没有多少粮食了,看在先生的份上,我愿意退兵解围,结束战争。”

华元或许被羊斟摆了一道,但他绝对不是蠢才庸才,甚至可以说,他的才能是相当出众的,华元一生曾经先后辅佐昭公、文公、共公、平公四位君主,在政治、外交、军事上都有建树,他既充当过质子,也做过将军,甚至还做过刺客。

其对于宋国的意义,相当于后世的信陵君之于魏国,武安君白起之于秦国。在强敌环伺的局势下,正是华元一人为宋国独撑一方大厦。

试想一下,如果“羊斟惭羹”的这场战争里,华元战胜了郑国,分羊肉这件事情就成为了他个人的“美名”。

甚至千百年之后,还可以与越王勾践“士有疾病不能随军从兵者,给其糜粥,与之同食”;齐国将军司马穰苴“为兵卒问疾医药,身自背负之”;魏大将吴起,“与士卒分劳瘁,有士卒患疽,则亲为吮脓血”等爱兵如子的佳话齐名,永远被世人所牢记。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华元最终没有成为一代名将,就像宋国也没有一方霸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纵使华远才干德行有多么崇高,在天下大势的面前,仍然只是沧海一粟。

1
查看完整版本: 将军分肉忘给车夫,次日车夫把将军拉到敌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