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NGTAO
丈/量/青/岛/
第六期青岛与海洋
青岛因海而生,向海而兴,因海而强
因为海,形成了青岛以港口为核心的海路交通运输体系
因为海,形成了青岛海洋特色产业
因为海,造就了青岛深厚的海洋科学文化底蕴
因为海,塑造了青岛特色旅游资源
更带来了青岛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海洋造就了青岛开放的文化特色,本土文化在这里传承,南北文化在这里汇聚,外国文化在这里交融。海洋是青岛的骄傲,是青岛的希望,也是青岛发展最强有力的支撑与依托。
青岛人与海洋之间的感情联结,不仅由于其临海的自然条件,更重要的是城市中所涵盖的海洋文化。
19世纪末青岛开埠后,从最初的一个临海小村镇发展成现在的大都市,海洋已经不单单是这座城市的自然物质资源,随着城市逐渐繁荣,青岛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审美情趣都呈现了深刻的地域性特点。
因此,在这片滨海之地上生息的人民,不仅在历史沉浮中建造了繁荣的家园、创造了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遗产,也作为我国海洋事业的重要发源地,为我国海洋科学与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建筑作为这一切活动的遗产和见证,是青岛乃至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的历史纪念,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物质财富。
正是有了中西合璧、多元交汇的近现代建筑群,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遗产,蜿蜒曲折的海岸线、茂盛葱郁的植物、宛如绸缎般的蓝天,才成就了这座别具一格、色彩鲜明的海滨城市。
国庆小长假到来之际
丈量青岛—走近老建筑第六期路线
正式上线!
用脚步探寻海湾优美的曲线
串联起百年城市的文化记忆
为国庆青岛出行提供最佳线路
丈量路线
小青岛(琴屿路26号)—小青岛大坝—琴屿路—鲁迅公园—青岛水族馆(莱阳路4号)—海滨生物研究所旧址(莱阳路2号)—第一海水浴场—海滨旅馆旧址(南海路23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史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南海路7号)
本条路线围绕着“青岛与海洋”这一核心话题,从青岛城市的名称来源——小青岛出发,漫步到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机构,串联起百年青岛的城市文明,解构城市文明与海洋文化的关系,诠释城市文化遗产足迹,用历史文化诠释“激流勇进、海纳百川”的精神价值取向,诠释人与城市、人与海洋、人与历史之间的精神纽带。
1
小青岛
小青岛
这趟浪漫的观海丈量之旅,便从这里开始。
小青岛,位于市南区琴屿路26号、青岛湾内,因其与黄岛遥遥相对,彼黄此青而得名,小青岛与前海栈桥隔海相望,东面筑起防波堤与陆地相连,因其“山如琴,水如弦,清风徐来,波音铮铮如琴声”,又名琴岛。
小青岛灯塔
小青岛灯塔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始建于年,年5月25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灯塔石砌结构,形状为底宽上收的宝塔状,塔门位于北侧,采用花岗岩石镶嵌门套。这里是船只进出青岛湾的最重要航标,也是青岛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见证了青岛城市的百年发展脉络,见证了青岛与海洋的相生相依。
吹着海风,听着老师讲述灯塔背后的故事。
“茫茫海湾有红灯,时明时灭自从容,翠岛白塔沐夜色,琴屿飘灯传美名”,这就是青岛海滨之夜名传遐迩的胜景,也被誉为青岛十大景观之一的“琴屿飘灯”。
2
小青岛大坝
小青岛大坝
小青岛大坝建于年,材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坝体主要功能是防止台风、风暴潮和海浪的侵袭。
跟随老师的脚步,沿着海岸一直走,欣赏了青岛海岸线的美丽风光,也感受到了本土文化悄无声息地滋养。
3
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
鲁迅公园位于汇泉湾畔,年建成,原名海滨公园,年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得名,公园全长延绵两公里,松林护坡,红颜嶙峋。
我们慢行期间,确有“山穷路尽疑断崖,临岸回折有一景”之情趣。公园大门为玻璃瓦顶的石牌坊,气势轩昂。鲁迅公园的景色与神仙居住的蓬莱仙境相仿佛。建筑造型既古朴典雅又具现代气息,是一处值得称颂的人文景观,更是青岛早期建筑的典型代表。
呐喊台临海依势而建。精美实用的圆形观海坛,可供游人观海时小憩。
红礁石保存完整的天然红礁群,形态各异的红礁石海岬环抱,造就了青岛独特的景致。
黑松林这里的黑松林是青岛园林之首,使得鲁迅公园更加秀丽多姿,观林游海,岂不乐哉。
海滩海滩沿公园坝体蜿蜒而成,海滩沙粒较粗,部分地段形成鹅卵石滩涂,是夏季消暑赶海的好去处。
4
青岛水族馆
青岛水族馆
沿着海岸线探寻城市的奥秘,我们来到了下一个目的地——青岛水族馆。水族馆地处青岛鲁迅公园中心位置,东接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和汇泉广场,西临青岛海军博物馆和小青岛,北靠小鱼山。蔡元培先生誉为“吾国第一”,也是第一座中国人设计建设的水族馆。
水族馆建筑为中国民族传统式,始建于年,年12月7日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楼顶平面上有石砌孔状成垛女儿墙。正门南向,大门为石券拱门,是当时最为显著的标志之一。
青岛水族馆作为我国著名的自然科学类专业博物馆,主要从事珍稀水生生物的饲养保护研究、海洋生物标本的分类采集和展示陈列以及海洋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现有馆藏标本近种、2万余件。其中梦幻水母宫是我国大陆第一座专业性水母展馆。
5
海滨生物研究所旧址
海滨生物研究所旧址
跟随着老师的细致讲解,我们来到了海滨生物研究所旧址。认识海洋,从这里开始……
这里建于年,为我国近现代最早的海洋研究机构。这幢中国传统风格建筑,以海上宫殿的形象示人,坐落在汇泉湾的西北岸。局部镂空成为花,两端立有鸱吻,边脊列仙人瑞兽,檐角挂铜制风铃。
置身海上,境界当然博大。
缘此,青岛在中国近现代海洋科研体系中的地位得以进一步夯实。这是一个新路标,昭显着青岛海洋科学城的生动气象,取精用弘,渐成大观。
6
第一海水浴场
第一海水浴场
青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源于依山傍海的自然风光,行程快要接近尾声之时,我们来到了青岛海岸线的绝佳观赏点,青岛第一海水浴场。
第一海水浴场位于汇泉湾畔,是中外闻名的天然浴场。年,德国开始将这里开辟为浴场,称为奥古斯特维多利亚湾海滨浴场。青岛的海洋风情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也是岛城市民及中外游客避暑消夏的首选地。
7
海滨旅馆旧址
海滨旅馆旧址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海滨旅馆旧址。说起青岛的建筑历史,不得不说起这里,十九世纪德式公共酒店建筑,承载着那个时代的建筑烙印。
海滨旅馆建筑建于-年,位于汇泉湾畔,建筑面积约平方米,年9月孙中山先生访问青岛时,正在这里下榻。年5月25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整个建筑以红砖清水墙白灰勾缝,房间高大宽敞,采光通风极佳。两端局部山墙为混水墙,承载着青岛市历史文化遗址的独特魅力,是青岛最早的假日旅馆。
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不知不觉中,今天海岸线城市建筑的探寻已到达最后一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这里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开启了我国海洋科技事业的光辉历程。
在海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做出了奠基性和开创性的工作,为海洋科学与技术进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显著贡献,引领了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
在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了解到标本馆建立于年,是中国海洋生物收藏量最大的标本馆。馆藏标本80多万号,标本采自整个中国海域以及包括南、北极在内的57个国家和地区。
这些成果充分反映了中国海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高生物多样性,更为海洋科学与技术进步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作出了显著贡献,是青岛海洋文化卓越发展的最好见证。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沿着海岸线走过的每一处建筑,
都是青岛城市百年风雨历程的见证,
如同一曲美妙的秋日乐章,
演绎着这个城市独一无二的节奏。
对话建筑,品味城市
在丈量这片土地的过程中
感知它的滨海风情和文化底蕴
嘉
宾
介
绍
张树枫
出身军旅,就学北京大学历史系。青岛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从事青岛历史文化旅游研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工作,完成了《琅琊文化遗址调查与保护利用》《青岛要塞遗址调查》《青岛德国监狱调研与保护开发》《崂山文物保护单位遗址现状调查》《日本强掳中国劳工罪行调查—青岛劳工训练所等遗迹及罪行史料调查》等文化遗存实地调研;策划、撰稿、编导了《青岛要塞》《青岛与海军》《青岛水族馆》《孙中山与青岛》等专题片;主持和参与了《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青岛炮台山遗址陈列馆》《青岛纺织博物馆》《青岛邮电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城市规划陈列馆》等;参与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山路历史街区保护修缮规划》(中加合作项目)等项目编纂;学术著作有《青岛百科全书—历史分编》《中国近代海军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手册—海军篇》《青岛导游》《李村大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