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铁十四局岚罗高速施工现场,龙窝大桥沿着湖面朝着远方不断延伸,呈现出壮美的弧线,钢铁长龙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碧绿的河水中,微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泛起磷光,水下一群通体透明的水母,外形像一把撑开的伞,身体在水面缓缓地一张一合,宛若一个个小精灵点缀着水面。
家住临沂市临沭县海子村的张松旺第一次在河里见到这种生物,他说,自从十四局的建设者来了以后,不知不觉龙窝河的生态环境也变好了,这些水母就是最好的证明。
“桃花水母是世界级濒危物种、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他们产于淡水中,只有每年6到10月才会出现,它们生存的水域必须无毒无害、洁净,对水环境的要求极高。”张松旺一边查阅手机,一边向笔者介绍,“现在能采到桃花水母的地方全国也不过几处,这说明咱们龙窝河的环境很好。”
据悉,由中铁十四局四公司承建的岚罗高速三标段位于风景秀丽的临沭,全长近19公里,穿过沭河、石门水库等多个水源保护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成为该工程进场以来的重中之重。
“我们一开始就严格按照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制订了《绿色施工实施方案》,将环保宣传教育纳入现场施工人员班前教育,切实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项目负责人黄聚生介绍,项目部结合实际施工情况,第一时间成立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日两巡查,三天一上报”的“”制度,从制度上给绿色施工“上保险”。
为了保护好环境,他们实行“水陆空”三方面联合防护措施。在水源保护方面,项目部应用智能喷淋养护系统、施工区雨水循环利用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拌合站、预制梁场等作业区做到泥浆不外漏、不直排,进出施工区车辆全面冲洗,施工用水循环利用。
“我们采用雨污分离的处理方式,产生的施工污水需要经过四道工序进行净化,然后回用于拌合生产,这样不仅大大加强了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从源头上保证了水源不受污染。”黄聚生介绍,他们引进国外先进的排污处理技术,确保施工污水不入河、不下地。
“解决水里的问题,还要解决陆地运输的问题。”黄聚生说,项目部在运输频率较高、较固定的路线采用路面固化处理,在大型取弃土场等扬尘严重的地方设置雾炮车,全线配备12台洒水车,每隔30分钟进行洒水降尘,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对河水的污染。
“这是今天的无人机航拍照片,二号站的废料存放需要注意。”在该项目“环保监测群内”,安全部长李浩上传了全线重点工点的航拍照片,对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了提醒。“空中巡逻现在是我们环境保护的常规工作。”李浩介绍,拌合站是环境污染的重要风险点,针对此问题项目部安装了喷淋喷雾装置、自动冲洗装置等,升级施工降尘降噪硬件设施,和PM空气监测仪等先进设备,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