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众人心,芸芸众生相,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多面脸谱。有些人天生有着善良与大义之气节,有的人则处处充斥着丑陋与肮脏之劣性,这两类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找到典型。
但更多的人,我们在表面上却看不出他们的美丑与善恶。甚至有的人专门给大众营造一些“高大上”的人社,比如“无私奉献”“百善好人”“高风亮节”“明是非”“识大体”等等这些伟大光辉形象,但可能到头来都是做给别人看的刻意表演,实际上却是道貌岸然。这类人内心里满是各种小九九,各种算计,只是没有一个“契机”让他们暴露出人性最丑恶的一面。要是没有一面照妖镜,你还真照不出他是个什么玩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真能有一面照妖镜的话,那就是在国难来临之时,去看看每一个人的表现,自然就会让所有妖魔鬼怪们现出原形,真到了那一刻,一切鸡猫狗鼠们都将无处遁形。而这种“国难见人心”之事在几百年前就生动完美地上演了一次。
那是在年的前后,先是年在关外发生了震惊天下的明清松锦之战,13万明军关宁铁骑几乎全军覆没。之后的当年冬天,清军第五次攻破长城进入内地掠夺,一直打到海州(今连云港),整个北方又被搅和个鸡犬不宁,各地财富被劫掠一空。尔后的年,孙传庭在朝廷的支持下拼凑起来的近10万“剿贼”明军在与李自成农民军的郏县之战中又被打了个全军覆没。
八旗清军剧照至此经过了这几番折腾,本来已是多事之秋的大明王朝基本上再也没有能够指挥得动的征战之师,不光如此,本已捉襟见肘的财政更是国库空空。面对关外虎视眈眈随时南下的清军和关内今非昔北且蓄势待发的农民军,大明王朝已经奄奄一息,基本无回天之力了。
果然,势不可当的李自成率先发难了,在消灭了孙传庭的明军主力后,几乎占据了河南全境,之后李自成农民军攻破潼关,一举拿下了整个陕西。接着年正月初一建立大顺政权,随后东征,于年3月19日占领了北京,明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
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殉国处如果再加上之后随即发生的山海关之战及清军入关等一些列事件,年这一年被称为国难之年也不为过,因为这一年从国家到人民均遭遇了重大浩劫,这一年也同时决定了日后几百年中国的命运。这些事件由于发生在年的甲申年,所以这一连串重大事件也被称为“甲申国难”。
由于山海关之战和清军入关发生在大明灭亡之后,与明朝已经没有了实质的关系,而且这两个事件并不能很好的突出国难面前的人心冷暖,所以本文着重围绕明朝灭亡的改朝换代前后,来讨论这场国难之下人性人心的各种淋漓尽致的表现。
山海关外景在崇祯末期的一众文臣武将里,面对国难当头之下的艰危时局,虽然文官里不乏像范景文、刘文炳、吴麟征、李邦华、李国祯等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以死殉国来尽忠臣之节的大臣,武将里也不乏傅宗龙、汪乔年、杨嗣昌、孙传庭、周遇吉等誓死与李自成和张献忠农民军血战到底的忠烈男儿。但这些人却只是大明官场的汪洋大海里面的凤毛麟角。更多的是一群奴颜婢膝,媚骨屈节,奸滑世故、丑态百出的叛国败类们。
人们常说,官员的至高境界就是“文死谏、武死战”,只有这样才是尽到了臣子的本分。那么以此为标准,让我们来看看国难当头之下,大多数文官武将们的一个个丑陋脸谱。
与崇祯一块儿殉国的王承恩墓地首先说文官集团,当李自成大军席卷河南、陕西、山西、京畿地区时,沿途的地方官员纷纷投降,有的甚至是敌军未到就已提前献上降书。而在中央,当国库没钱,皇帝的内帑私房钱也捉襟见肘,崇祯皇帝被逼得失态大哭之时,没有人能够帮助朝廷排忧解难。后来没办法朝廷只能组织大臣们助饷捐款以解燃眉之急。
可是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一看要让大家自掏腰包,许多人嘴上不说,心里那是一千个一万个骂娘。
就大多数官员而言,那个年代京城内的达官显贵哪一位没有个上万两银子,这还不算其他的珍玩玉器、房屋土地等财产。即使没有,只要是在京城里混得,哪怕是比较低阶的官员,几千两的身家也还是有的。可是这些人到了捐款就难之时却像蜻蜓点水一样,只是不得不表示意思一下。
李自成、刘宗敏、黄玉(原型李岩)剧照周皇后的父亲,国丈周奎根本不愿意捐钱,说是自家吃的都是发霉的粮食。周皇后看不过去了,私下把自己的私房钱五千两银子交给了父亲周奎,希望他把这个钱捐出来,给百官做出个表率。可是这个国丈只捐出来三千两,自己留下了两千两。不但不全捐出,还反赚女儿的钱。
内阁首辅魏藻德也哭穷说自己没钱,看有人捐了更多,自己捐太少了并不合适,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捐出了两银子。一个内阁首辅都是如此,其他官员自不必说,捐出百两的都算是够不错的了,捐几十两的人大有人在。有的人更绝,把家中破烂字画拿到街上假模假样的吆喝叫卖,有的人干脆当起了房地产商,要变卖自己的房子。这一出出闹剧尽显亡国之相。
魏藻德剧照到最后,众多的大小官僚们总共才捐出了20万两银子,这点银子当然很打脸。因为后来李自成大顺政权对这些明朝官员们用暴力手段追赃助饷之时,竟然搜刮出了多达万两的银子。二者差距不是一般之大,足足有倍之多。当然,让他们毁家纾难恐怕有所过分,捐出十分之一的财产也估计强人所难,但他们平均每人哪怕是拿出35分之一的财产,也能凑出多万两的银子。这些银子虽不至于扭转乾坤,可足以暂时应对危局,也不至于酿成最终的悲剧。
很不幸悲剧最终还是酿成了,当李自成占领北京之后,大部分京城官员都是纷纷纳上投名状,立即拥抱新朝,生怕自己行动晚了吃不上热豆腐。
李自成剧照李自成进京后,陈演、朱纯臣等官员纷纷劝进。有史料记载当时的百官,“凡遇贼党,咸强笑深揖”。众位不妨可以脑补下当时的场面,具体场景可能是这样:当这些官员遇见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后都一个个战战兢兢,心里害怕至极,但又不得不唯唯诺诺地强颜欢笑,那种笑是笑得很奉承却也很不自然,不光遇见李自成本人和大顺政权的权贵人物是这样,甚至是遇到对方的普通士兵也都是如此作态,场面自然很是尴尬。那些昔日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官老爷们,今日竟以如此面貌,出现在之前被他们称为是“流贼”的这些人面前,简直是滑稽可笑。
卑躬屈膝的明朝官员这还不算,更可气的是,当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棺椁被放置在东华门,所有的大臣路过之时,哪怕是近在咫尺,都不曾有一个人前往拜谒吊唁。更过分的是,有的人路过时还洋洋得意,挥鞭疾驱而过,都不曾看一眼帝后的遗容。只有三四个上了年纪的宦官坐在棺椁一旁,还有一些百姓于心不忍,凑钱营葬,在一旁祭奠号哭。
这些官员们平日里都是陛下长陛下短的奉承着,都无不以忠臣贤臣自居,也都没少说了慷慨激昂的硬气话。什么誓死尽忠、什么与大明共存亡、什么尽股肱之力、什么马革裹尸…今天他们在这里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之前说过的不过是一堆不值钱的鬼话屁话。
李自成和刘宗敏进京剧照他们的节操和气节甚至都远不如宫内的一些宦官和街道上的普通百姓,至少宦官和百姓们还有着那么一丝朴素的情怀,小民和宦官还有国破家亡的悲伤与尊严。而那些昔日饱读诗书的一众官员们却没有任何的一点良知,别说让他们食君之禄做忠君之事,就是在国难面前面对帝后的尸骨甚至都如此地冷漠与冷血,可想而知他们平日里是一群什么乌七八糟的烂人。可怜部分宦官,特别是普通小民们,这些平日入不了他们法眼的人,今日的表现比起他们,却又有如此之大的落差,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莫大讽刺。
如果说大部分官员群体都是如此,那么个别官员的无耻更是超乎常人的想象,践踏着作为一个人的下限。
宦官王承恩剧照礼部侍郎兼侍读杨汝成在北京城破后,竟然把自己的好几个小妾,送给了大顺政权当时炙手可热的权势人物刘宗敏和牛金星,因此才得以苟活,没有被杀。这还不够,在给李自成的上表中竟然卑贱地说道:“陛下吊民伐罪于燕都,威行夷夏,您的恩泽甚至连昆虫都有所施予,我残年无力,愿意做您放牧的牛儿,从头皮顶往下都感谢陛下隆恩,愿为您效犬马之劳。”这些话语简直是丑到了极点。
杨汝成把一个个娇滴滴的小妾送予敌人以求苟活,靠自己的女人来交换身家。用一句句声声入耳的下贱之语来取宠于新朝新君,简直是一点廉耻都没有,恐怕就算是再低贱的人也不能如此吧。
崇祯皇帝和宦官少詹兼侍读项煜,通过别人推荐与大顺政权搭上了关系,投降了李自成被授予了太常寺丞后,竟当着众人的面大言不惭地说道:“大丈夫名节既然都保不住了,那就建立盖世功名吧,就像是魏征和管仲,做到他们那样就可以了”。
而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之前在崇祯和大臣们议论迁都南京时,他横挑鼻子竖挑眼地反对,阻挠迁都。当后来有人提出让太子先到南京时,他甚至张口说出了:“众大臣意欲何为,难道是想效仿唐肃宗灵武之故事吗?”这一句话就让大家哑口无言了。因为他这个比喻太吓人了,当年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与其分道扬镳,被身边人迎到了灵武,在灵武当了皇帝,这样唐玄宗一下变成了尴尬的太上皇。当光时亨拿这个典故说事时,当然会吓退所有主张南迁的人,因此大明丧失了最后一丝活命的机会。
明朝官员剧照当大顺农民军占领北京后,他便率先投降了,投降之后得到了李自成的任用。之后他给身在南方的儿子信中说道:“当年诸葛三兄弟(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在蜀吴魏三国为政,伍子胥父子也分别在吴楚两国当官,我以后就在大顺政权这当官了,你可以改姓赵,在南朝(南明)考取科第弄个仕途吧。”
从这里不难看出,无论是项煜还是光时亨,这两个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脸皮超厚,不光个人的名节有亏,还厚颜无耻地把自己比作管仲、伍子胥、诸葛亮和魏征这样的先贤,人家那可是有着盖世功名,名扬古今的存在,他们算什么。真应了当今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相信如果能够时空对话,很多人估计都会忍不住想问一问他们:“你们配吗?”
天安门内北京皇城崇祯朝最后一任内阁首辅魏藻德也是丑态百出,李自成刚刚进京之后他第一个向李自成叩头求用,后来竟然毫无廉耻地说:“方求用,哪敢死?”“臣本书生不谙政事,又兼先帝无道,遂至于此。”这话说完,就连大顺政权的权将军刘宗敏都看不下去了,怒斥他说:“你以书生的身份被拔擢为状元,不到三年便成为了内阁首辅,崇祯皇帝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何负于你,竟被你如此诋毁为无道。”刘宗敏说的可谓是一针见血。
是啊,魏藻德自崇祯十三年即年就考取了状元,此后的三四年间,一路被崇祯皇帝升任为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兼工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后来更是被拔擢为内阁大学士,最后升为内阁首辅,富贵荣宠已达人臣极限,就是坐火箭提拔也没有如此之快的速度。可就是在生死国难的紧要关头,他没有什么救国的建树也就罢了。还进一步背叛了大明,背叛了崇祯皇帝,而且堂堂的内阁首辅竟在李自成入主北京登上庙堂之后第一个叩首称臣。
崇祯皇帝画像对于正常人来说,背叛就已是对良心最大的谴责了。可更为可气的是魏藻德为了求生和保住官位财产,一点不谈自己误国误民的种种恶劣行径,竟然骂先帝故主为无道之君,想想崇祯皇帝对他如此恩遇厚待,纵使有千般不是,也轮不到他魏藻德来指骂。而且此时正值崇祯皇帝刚刚殡天,尸骨未寒的当口,纵使是丧心病狂之人,恐怕也不能说出如此恶毒的言语。每当翻开史书看到这里,真是不禁地想问上这么一句:这还是人吗?
李自成画像更有甚者,有的人改换门庭之后竟毫无廉耻地吹嘘献媚新的统治者李自成。比如官居詹事府詹事、左春坊右中允的梁兆阳,在李自成入主北京后,依托大顺政权勋贵宋企郊的关系得到了李自成的召见,见面后立刻对李自成叩头参拜,并对李自成十分肉麻地说:“主上救民于水火,英明神武且不杀人,就连上古的尧舜二帝,商汤和周武王在陛下您面前都是不足称道的。臣三生有幸啊,才遇到了您这样的明君圣主,我怎么能不穷尽赤诚之心,来报答圣上的殊遇隆恩呢?”这种不知廉耻的恶心肉麻假话一般人还真是不好说出口,可是梁兆阳却神奇般地做到了。
这些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以圣人标准来给别人挑毛病的人,关键时刻在忠义气节上的表现却一个比一个龌龊猥琐。国难面前照出了这些人的真正丑陋面目。
再说武将方面,在关外,年松锦之战后,堂堂的蓟辽总督洪承畴、祖大寿先后降清,而这两人一个是吴三桂的顶头上司,一个则是吴三桂的亲舅舅。他们想做榜样的力量,但却只能是遗臭万年。
讽刺的是,当松锦之战失败的消息传到了几百里之外的北京朝廷时,崇祯皇帝想到了洪承畴的各种结局,比如战死或是自尽再或是被清军俘虏誓死不降而壮烈捐躯,却压根就没往洪承畴投敌的那方面去想。后来也的确从吴三桂和洪承畴家仆那里传来了洪承畴被俘身死的“噩耗”,当时的崇祯皇帝也坚定地认为洪承畴一定是身死殉国了,于是痛哭流涕,下旨称赞“洪承畴节烈弥笃”,还特意地为他在朝天宫前设下了祭坛,并亲自前去祭奠。上演了一出活人祭奠活人、君王祭奠叛徒的闹剧。不知此时远在盛京被大清奉为座上宾的洪承畴知道了会作何感想。
洪承畴剧照而在关内,自年李自成消灭了孙传庭的明军主力后,援剿总兵白广恩、河南总兵陈永福、宁夏总兵官抚民、临洮总兵牛成虎等这些人都先后投降了。年初,李自成东征后,许多把守要地的总兵,如大同总兵姜襄、居庸关总兵唐通等也相继出降。
当形势岌岌可危时,崇祯皇帝向各地征调勤王部队入京解围,而所有勤王部队里可远远不止吴三桂一个人,除了镇守宁远防备清军的吴三桂,当时崇祯还向镇守居庸关的总兵唐通、镇守武昌的总兵兼平贼将军的左良玉、镇守山东的总兵刘泽清、镇守淮泗一带的总兵黄得功等人都发出了勤王诏书。可结果这些人的表现真是令人大跌眼镜。
唐通一开始倒是带兵人抵达北京,崇祯皇帝也异常感动,给予了大力褒奖,可回到居庸关的唐通,在前方与李自成作战时,后面的监军太监杜之轶就投降了,唐通在被裹挟之下顺势也就投降了李自成。
明朝将军剧照而身在武昌的左良玉在接到诏书后,并没有立刻出兵的动作,他还在观望犹豫,陷入了左右两难的境地。因为如果去勤王,左良玉“养寇自重”的生存之道就会破灭,一旦打赢了,自己就会成为朝廷下一个针对的目标。一旦打输了,同样对自己不利,输光了老本,今后自身就不再拥有什么地位和价值。但如果不去勤王,左良玉又不甘心,因为崇祯皇帝给了他三个好处和许诺。分别是是:封左良玉为宁南伯,封他的儿子左梦庚为平贼将军,勤王事成之后让左良玉世代镇守武昌。尤其是第三个条件,格外诱人,翻译过来就是以后武昌周边地盘都归你左良玉所有。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连各地的皇室藩王都比不上左良玉牛气(明朝藩王没有兵权)。
于是在矛盾的犹豫之中,左良玉决定暂时先观望一下形势,可这么大的事又不能不给朝廷一个回复,给朝廷回复又不能说自己不去勤王。于是他向朝廷提交了一个鬼扯的出兵计划。这就很可笑了,如果真要出兵,自己安排行动就是了,何必要多此一举?所以说提交出兵方案只是为了应付朝廷的缓兵之计而已,结果出兵计划刚送到北京朝廷,还没等到回复,李自成就攻陷了北京,大明就灭亡了。
左良玉画像更可笑和可恶的是刘泽清,当刘泽清接到勤王诏书后带兵行进到临清时,向朝廷谎称自己坠马受伤,腿脚身体不好,走不了了,后来索性干脆拒不奉诏。不但如此,他在临清祸害一番后还掉头南下,在江淮一带大肆抢掠,屠杀祸害百姓,无恶不作。
其实刘泽清按现在来说就是一个妥妥的地痞流氓,而且此人还心狠阴毒、懦弱猥琐。忠君爱国、礼义廉耻在他面前就是个笑话,甚至就连最基本的品德道义在他面前也一文不值。他一生花天酒地,坏事做绝。其带领的部队如同土匪盗贼,像是抢掠财物、屠杀无辜、淫人妻女就如同家常便饭。而他本人也不是善茬,贿赂当朝权贵、战场开小差、半路劫杀大臣、抢夺良家妇女、屠杀秀才、因一句不打紧的话而杀害侄子、表兄得罪他向他母亲求情刘泽清仍然将其杀害…凡是坏事,他几乎一样不落。
不光如此,此人还是个变态狂,曾经邀请客人吃饭,席间活吃囚徒的人脑和心肝,一边喝酒一边生吃咀嚼,脸都不变色。国难当头之下,崇祯指望这样的人前来救驾真是瞎了自己的眼。
刘泽清画像在勤王救驾这一事上,刘泽清心里清楚自己的军队都是些什么货色,基本八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害民有术,作战无方。平时拉出来唬一唬人还可以,比起李自成常年征战的大顺军来说那就是鸡蛋碰石头,真要去了不败才怪。而且手下的这支流氓部队正是自己安身立命和骄横跋扈的本钱,怎么能轻易搭进去送死呢?再说了,他左良玉、吴三桂、唐通、黄得功这些人都一个个封了伯爵,却没有自己什么事,他们封爵就让他们去救驾好了,能者多劳嘛,他又凭什么去勤王效命。
而黄得功、高杰、刘良佐等地方实力派也观望不前,他们之中有的人还四处纵兵为乱,烧杀抢掠,其程度较刘泽清的部队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朝官员和军队剧照这样,在所有的这些勤王将领里,就只有吴三桂一支军队在事实上向北京进发,救驾勤王。而且还受制于所迁徙的8万辽西将士家属在内的50多万关外百姓(其艰难程度我之前的作品已经详细提到)。
还有丁启睿,此人身为兵部尚书,并督陕西、湖广、河南、四川、山西及江南江北诸军,并兼督陕西三边军务,可谓位高权重。但他并不敢与李自成在河南交战,在后来的开封之战中,丁启睿战败后一路向南逃亡百多里,狼狈地把敕书、尚方宝剑、印绶什么的都丢了个底掉。之后他又玩起了失踪,杳无音信,宁愿带兵在河南南部荒郊野外的山林露宿也不敢主动出击。
可以说,在明末的这些将领里,很少有人能把忠勇作战的天职践行到位。他们可不是一群大老粗,而是像当时的大多数文官一样精于算计,满脑子都是些好处和利益,跋扈不仁,为害一方,好处自己拿,祸水他人担。
吴三桂剧照就像汪乔年通过围魏救赵的策略救了被李自成农民军包围的左良玉后,跟左良玉约定好首尾夹击李自成,自己又派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三人分兵三路半路伏击李自成。本来天衣无缝的作战计划,结果上述三人不战而逃,左良玉也放了汪乔年的鸽子没有来,完全不念及汪乔年的救命之恩,完全不顾汪乔年的死活,以至于势单力孤的汪乔年在襄城全然不知被出卖,被突如其来的李自成农民军打败,战败后的他被残忍地肢解杀害。像这种例子在当时不胜枚举。
可以说自孙传庭败亡以后,朝廷基本上没有了可控制的正规军队,余下的如左良玉、高杰、刘泽清之流都是一些兵痞官盗,是一群毫无仁义品德的跋扈军阀。
孙传庭画像你以为这就是终点吗,并没有。当清军入关之后,进入北京之时,之前投降过李自成的各级官员抱着已经不忠了一次,再来一次又有何妨的心理。依样画葫芦般的再一次跪倒在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的面前海誓山呼。清军挥师南下后,所到之处,拥兵跋扈的军阀们一个个都当起了缩头乌龟,无人敢面对清军。刘泽清、刘良佐没有抵抗一下就公然投降。高杰、黄得功被暗算杀害后,部下鸟兽散,大部分也拥抱了清军。而左良玉则悍然发动内战进攻新建立的南京弘光朝廷,病死后儿子左梦庚带领大部队也投降了清军。
从上面的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我们可以不难看出,在国难面前,明朝的大多数官员里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他们的表现可以说是让人非常失望的。我们不能用今天的价值观来评价他们当时的行为,比如弃暗投明,识时务者为俊杰等,如果按照这一价值观套用,他们之中有的人好像也没有什么大的过错。但当时人们认可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就是忠君爱国,死为轻、忠义气节为大等这些理念,这一点无论是在明朝还是在清朝又或是在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里都是如此,概莫能外。况且就是在今天,爱国与气节也依然是每个人需要捍卫的价值观念。
明朝官员图片画像所以说,年的这场国难前后,大明的众多文臣武将们基本上并没有什么家国情怀的品质,也没有什么胸装天下的气度,在大是大非的面前更没有什么气节节操甚至是廉耻与品德。有的只是明哲保身、自私算计、冷血无情。很多人丢失了尊严,放下了脸面极尽跪舔谄媚来取悦敌人,做出了许多违背人类正常认知范畴内的恶心之事,把人性的丑恶演绎地淋漓尽致。如果不是这场国难,或许还真没有机会让他们暴露得如此彻底。
纵然明朝的灭亡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如小冰河时期连年天灾,干旱、蝗虫、鼠疫此起彼伏,加上清军数次大肆在关内数省掠夺与破坏,关外清军紧逼日甚与关内农民起义军烽火燎原,内忧外患之下朝廷向贫苦大众摊派的“三饷”又加重百姓的负担。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导致整个国家特别是北方生产力遭到了根本性的破坏,最终使得明朝无力回天。
天灾之下荒芜的土地但是从人的角度来说,任何时候,如果所有人都是像一堆行尸走肉一样,大明即使再强大终究还是没希望的,况且此时还是多难之秋。在一个长期形成的,针扎不进,水泼不进固化了的官僚权贵阶层里,只会产生一种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的可怕局面。既得利益者们随着时间的发展只会越来越贪婪,当他们到最后,自身的利益已经与国家和大多数人民没有了任何交集甚至相互对立之时,那一天才是最可怕的。
这场国难也给今天的我们生动地上了一课,年的这场国难中,多数文臣武将们的丑恶表现,即便是在当今的认知里也是为人所不齿的。其实任何时候都绝对不缺丑恶的人性,今日也不例外。
年甲申国难天下形势图无论是生活中还是所见所闻里,一些口口声声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人可能关键时刻就恨不得插兄弟两刀。老乡见老乡可能也不再是两眼泪汪汪,而是小心背后来一枪。许多所谓亲密无间的闺蜜或枕边人,在利益面前露出真面目之时往往会把人害得体无完肤。
有些人升米恩斗米仇,获取别人巨大帮助之后稍有不如意就会立即翻脸骂娘;有些人被人扶起反倒讹诈帮扶之人,导致扶不扶老人这一个本该很简单之事竟变成了一个社会难解的问题;有些人身居高位不做有为之事却身心俱黑,欺上瞒下,干着各种违法违纪的勾当;还有人生活中工作中故意下套,脏招烂招一并用上,损人利己…这些不良之人,任何时候都是不能被取信的,都是应该清除的毒瘤。平时都是如此龌龊不堪,大灾大难面前就更不要指望他们做出什么贡献,国难面前只会是起着破坏作用的败类。
这也给我们的国家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强每个人年少时的教育培养,如果平日里疏于对正确价值观的宣传与引导,如果不掌控舆论阵地,如果不持续打击腐败分子…一旦国难来临之时,几百年前的悲剧恐怕还会再次上演。
可喜的是,我们日积月累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多年来的反腐倡廉、纪纲整饬和扫黑除恶等工作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一些身居高位的腐败分子和罪恶集团得到了应有的惩处;娱乐圈的治理也是成果斐然,限薪令得到有效推广,一些低俗娱乐文化和娘炮文化得到了有效遏制;网络的净化也让舆论平台更加干净了,色情暴力三观不正的信息统统得到了下架;多种类型的网络自媒体发展也使得之前好多见不得光之事从此缺少了掩盖的土壤。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在整个国家和社会层面,营造出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氛围,而这种氛围正在日积月累地深入人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天的社会,善恶美丑总会暴露在公众和舆论面前之后得到审视与评判。就比如,三年的新冠疫情期间,一些破坏防疫工作的人,一些发国难财的跳梁小丑们都得到了曝光与唾弃,并受到了相应的惩罚。反过来绝大多数国人都有着一颗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精神信念,在党和国家科学的防控部署下,最终使得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的伟大胜利。
再比如在美国对我们进行了几年的贸易战的岁月里,一些表面上人五人六,各种身份包装的网特、间谍、美分党等第五纵队们都得到了有效地甄别与惩处。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诚,同仇敌忾,在国家的科学领导决策下,我们见招拆招,丝毫不落下风,最终让敌人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取得了贸易战的重大胜利。
中美贸易战中孟晚舟成功回国现场历史像一面镜子,三百多年前的甲申国难照出了世间百态、照出了人间冷暖、也照出了人性善恶。时至今日我们更要吸取其中的教训,发展出更强大的国力,落实好惠及众人的发展成果,培养出高尚节操的国民,营造出正确的价值取向的社会舆论氛围,打击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唾弃道德败坏之人…这些尤为重要。因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自信的民族,一个有着高尚节操国民的国度是战无不胜的,永远不畏惧任何大灾大难。我们正在路上,我们也将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