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1/9 23:07:00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师生到基层调研传统节日有关情况朱宁波/摄秋去冬来,鲁中山区天高云淡。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房干村负责人韩汝水每天都到村史馆转一圈,问问讲解员今天有多少人进馆,问问游客还有哪方面的需求和建议。房干村不大,一共多口人。早些年,村里人在老支书带领下,开山辟路、修桥治水,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腰包鼓起来的房干村乡亲,心里普遍有个愿望:把村庄的历史记录下来、传承下去,把全村建成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村。年,一个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简称“山青院”)师生组成的调研组来到房干村。几个月时间的摸底过后,山青院调研组确定了努力方向,并与村里达成共识:以村史馆为依托,整合校地资源,探索乡村文化立体传播的新路径。为40名村民拍摄口述影像纪录片、利用VR等技术打造房干数字博物馆、撰写房干村史料图书……几年来,山青院有上百位师生走进房干村蹲点,用先进的文化传播理念,助力小山村的文化传承。韩汝水介绍,通过体系化运作,山青院将房干村的传统民俗资源进行升华,为村庄今后的持续发展积累了新动能。他举例说,因为山清水秀、环境好,济南很多市民会在周末到房干村转转。以前,游客到村史馆最多看20分钟,现在没有一小时根本出不来。这都是因为有了专业讲解员,并丰富了展陈内容。这背后的创意离不开山青院师生的努力。房干村在乡村文化振兴领域的蝶变,是山青院过去5年探索的一个缩影。为实现乡村文化立体传播,山青院走出一条“田野调查、研究转化、立体传播、赋能振兴”的新路。据了解,以山东省文化科技重点实验室“乡村文化振兴研究与传播”实验室为依托,山青院这几年先后在房干村、逯家岭村等20多个村落开展文化资源调查,获得超过10T的电子影像和文字数据,以及超过0份的文献史料,并以此建立乡村文化资源数据库,实现乡村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存储。山青院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刘绍芹介绍,数据库的建立,最终目的不是存储,而是转化。乡村文化资源数据库在技术层面实现乡村文化资源多介质存储(影像、声音、文字数字化)、多功能检索和多领域使用。同时,院内师生将文化资源素材创造性转化为影像、文字、声音等多种形态的文化产品,以适应立体化传播需求。最后,通过影像化传播、多维度传播、艺术化传播、赋能化传播等方式,开发利用乡村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文化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为扩大齐鲁大地特色乡村的知名度,山青院近年来开展以“八个一工程”为核心的乡村文化传播实践服务。通过“一书、一图、一影、一音、一网、一号、一馆、一库”等项目建设,帮助村庄建立“音视图文”一体化、立体化的文化传播体系,在支持和服务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了应有作用。师生通过“蚯蚓田野”“齐鲁文脉”等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