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5日,23时15分,岑禄英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岑禄英,是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副校长,从昭通市支教返昆途中突发疾病逝世,永远离开了深爱的教育事业。
大家再也看不到笑眯眯的岑老师了,再也听不到他“既然当了老师,就要对得起每个教过的孩子”的教诲了。
从黑龙江到云南,岑禄英当了37年老师。
挺身而出当支教队长
岑禄英,是昆明市支教扶贫昭通工作队队长。
他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一米八的高个子,两眼炯炯有神,笑起来眯成一条缝,给人一种和蔼、踏实的感觉。
年2月,昆明市教育体育局按照要求,要组建一支支教扶贫工作队,挂钩扶贫昭通市靖安新区。支教点是全国最大易地搬迁移民集中安置区。当时疫情严峻,所有人都不敢出门。老师们一听说要到昭通扶贫,心里的确有些害怕。组建支教扶贫工作队难度不小。昆明市教育体育局在全市学校里作动员,一时间没找到合适的支教队长人选。
“支教扶贫昭通,不能再拖了。”官渡区第一中学校长熊亚林思来想去,准备好一肚子话想跟岑禄英讲,希望老岑担起这个重任。可让熊亚林意外的是,一开口说这事,老岑毫不犹豫地爽快答应了。熊亚林说,老岑当时说“服从学校安排,愿意伸出一个肩膀,有信心做好支教工作”。
在官渡区第一中学工作了15年,每当学校需要他“站”出来时,内敛低调的老岑总能挺身而出挑起工作重任。当了37年老师,老岑一直是一个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人。
凡是岑禄英决定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好。
因为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年,21岁的岑禄英在黑龙江当上了老师,并立志当一名好老师。年,他成为全国优秀教师。年,因朋友向他推介昆明,他到昆明追逐教师梦。在昆明市第十二中学教书,是高三年级组长,善于挑战教“最差”的班。他用精湛的学科素养教导了莘莘学子,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
他喜欢研究数学,是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二级教练员。因数学教得好、各项工作干得出色,他于年被调任官渡区第一中学担任副校长。年,官渡区第一中学整体搬迁到云秀书院,他分管学校后勤和安保工作。
岑禄英生前所获部分荣誉~
官渡区第一中学副校长王梅说:“岑副校长关心国家大事,喜欢读书看报,教学、教研经验丰富,善于分析教学数据背后的东西。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把真招数教给年轻老师,每次质量分析会上都会多角度、精细化分析数据,为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提升方案。”
“熊校长,我们几号出发?再不去,娃娃就要复学了!”从2月21日上报支教扶贫昭通任务开始,岑禄英隔三岔五询问熊校长支教队启程的时间。他心里很着急,怕耽误那边的娃娃正常上课。
4月20日,岑禄英等来了“4月25日出发”的消息。
岑禄英生前的工作笔记
先让孩子安心读书
4月25日上午9点,岑禄英带着18名支教老师从昆明出发了。
晚上6点半,支教工作队到达驻点学校——靖安镇中学。当晚,山上堆着积雪,当地人穿着羽绒服,这让每位支教老师多了一丝寒意。
靖安镇中学
“年4月25日(星期六)第1天,我做表态性发言,感谢昆明市教育体育局领导对我们的认可和信任。说是扶贫支教,我理解是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信我们这些优秀的老师会克服一切困难……”当晚,岑禄英写下了支教的第一篇日记。
第二天早上7点,岑禄英准点敲门喊大家起床。“陈光宏和我等5名老师进驻靖安镇中学;艾可可、蒋忠航等7名老师进驻靖安新区第一小学……”在第一次支教会上,岑禄英分配了具体工作,强调了工作纪律和安全注意事项。各位支教老师直奔驻点学校去了。岑禄英找到靖安镇中学校长罗正斌,详细了解当地教育现状和各驻点学校在教学、教研、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岑禄英生前在靖安镇中学所住的宿舍
“今早没课的老师跟我走!”4月27日早上,岑禄英带着艾可可、陈光宏等老师再次调研了各驻点学校,全面了解学校各方面情况。靖安镇有两所小学,共多名学生。两所小学距离不远。每天放学的时候,数千名家长和学生都拥挤在学校外的一块空地上等待接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岑禄英安排教师们轮流值日,疏导交通、护送孩子们放学回家。这些娃娃来自大关县、彝良县、永善县、昭阳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80%—90%是留守儿童。大部分娃娃放学后要穿过洒鱼河,学校离家有4公里路程。
“孩子,爷爷送你回去。”岑禄英最放心不下的是一个7岁多的留守儿童,了解到这个孩子独自居住,岑禄英经常送他回家。岑禄英多次与当地教育体育局协调,帮孩子转学到普洱市,让在普洱种茶的爷爷照顾孩子。
岑禄英生前和支教点的孩子们在一起
岑禄英深知,见子打子地解决当前的问题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帮他们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制定一个适合的支教扶贫方案。
于是,4月27日晚,岑禄英熬夜写出了4个驻点学校的“一校一品”支教扶贫方案。“按‘两条线’思路帮扶靖安镇中学。
第一条思路是,让这里的老师走出去、把昆明的老师请进来……第二条思路是,加强学校内部教研,立足于年级开展教研工作,认真开展有计划、有内容、有中心发言人的学科教学活动……官渡区第一中学、昆明市第十九中学已经对接,工作正在推进。”罗正斌说,岑副校长带来了新的教学思想和工作模式,让当地老师深受启发,学到了昆明一些先进的教学、教研和管理经验。
“别偷吃噶,人齐了才能吃!”为给大家改善伙食,他经常自掏腰包买排骨、鸡肉、饺子等,在宿舍做好饭等着,从没忘记了谁。平时,他会帮下班晚的老师提前打好饭。
“我们一起来支教,也要一起平安回去,大家要好好照顾自己。”岑禄英常常教导大家:“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做好支教扶贫工作,尽力帮助当地老师和娃娃……”
一家四口都是老师
岑禄英,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老师。他的家庭是受人尊重的“教师之家”。一家5口有4人当老师,他妻子刘云杰是昆明市第十中学的英语教师,女儿、女婿也分别是小学和中学的老师。
从年开始,老岑在黑龙江当了15年班主任。在生女儿那天,老岑竟然把当天的卷子搬到病房,一边陪着妻子和孩子、一边改卷子。老岑常对妻子和女儿说:“既然选择当一名老师,就要对得起教过的每个学生。”
女儿受他影响,考上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年成为一名老师。有一次,女儿教的班上有两个很难带的随班就读孩子,女儿因此感到十分困惑。老岑开解她:教育这样的孩子,你一定要胸怀大爱、要有耐心。特别对成绩不好的孩子,要从各个方面关心他,让他感受到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