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儒家创始人孔子在给《周易》作释时,曾在《系辞下》里,郑重其事地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为了方便后人理解,孔夫子又不厌其烦地解释道: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德行不够,却忝居尊位;智力有限,却总想“玩局大的”;能力一般,却担任着重要职位;这样的人,基本没有什么好下场。
只要我们稍微拍拍脑门,想一想身边的人和事,就会发现:孔夫子的这句论断,那是相当的靠谱。
今天,青史君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一位西汉时期的“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典型:
他出身普通、能力一般,因为受到了当权者汉文帝的宠爱,而身居高位、一度富可敌国;平心而论,这个人在突然“暴富”之后,还是比较克制恭顺的;可惜,他终究还是“德不配位”,落得了一个“饥寒交迫”、凄惨而死的下场。
他的故事,绝对值得我们引以为鉴。
邓通,西汉时期,蜀地安南人。
根据现有史料来看,邓通的家境应该比较殷实;在其少年时期,父亲邓贤曾经期望爱子可以通过读书,获得出仕为官的机会。
可惜,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邓通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子;少年时期的邓通最爱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去河里戏耍、摸鱼。
最终,书没读成的邓通,却练就了一身游泳、划船的好本领。
然而,父亲邓贤却没有放下让儿子出仕为官的执念;于是,他自掏腰包,给邓通某得了一个郎官的职位。
在这里,青史君稍微解释一下:由于“科举制度”还没有诞生,在西汉时期,普通人想要出仕的途径大致有三条:
第一条:做郎官——读过书,但是成绩一般,可以自掏腰包,准备车马服装生活费等,到京师做郎官,等候朝廷的使用;
第二条:“举孝廉”——这个对家产没有具体要求,但是必须为人非常有德行、或者书读得非常好,受到当地郡县的推荐,然后就获得了为官的资格。
第三条:上战场——凭借军功,获得爵位,然后做官。
很明显,最适合邓通同学的仕途之路其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做郎官。
不过,好在邓通的书读的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他却有着自己的优势——长得俊美,且船划得非常好。
故而在不久之后,邓通获得了朝廷的录用,成为了汉文帝豪华游艇的专职司机——黄头郎。
所谓“黄头郎”,其实也是郎官的一种——由于古人认为,土可以克水,故而,为了皇帝陛下的安全,所有为帝王撑船的郎官,都要佩戴着代表着土地的黄色头巾,因而得名“黄头郎”。
毫无疑问:虽然由于地位的悬殊,邓通一直没有和汉文帝有过什么直接的交流,但是,外形出色且技艺高超的他,一定给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青史君会这么说呢?
因为,史书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在彻底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汉文帝也开始琢磨着“长生”之道。
有一天晚上,熟睡中的文帝梦见天门大开,自己就要飞升成仙;可惜,望着上方的天门,汉文帝却怎么也登不上近在眼前的天梯。
就在他急得团团转之际,有一位黄头郎从后面推了文帝一把,帮助文帝成功踏上了天界····
最终,梦醒之后的汉文帝,已然忘记了天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但是对于那个帮助过他的“梦郎”却记忆尤深。
于是,汉文帝召来了所有的黄头郎;然后,他一眼就认出了鹤立鸡群的邓通。
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
而且,邓通的姓名谐音为“登通”;汉文帝认为这是预示着自己可以登上天梯,直通仙界;龙心大悦的刘恒,不仅赏赐了邓通大量的金钱,而且直接就把邓通提拔到了“上大夫”的官职。
若干年后,当司马迁在读到这一段记载时,曾酸溜溜地写到: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翻译过来就是:在地里努力劳作,不如碰上好的年景;在官场兢兢业业的,不如遇上性情相投的君主·····不仅是女人可以以容貌得到宠爱,其实男人也可以!
你仔细品品司马迁这话里话外的不忿之情!
虽然,青史君一直也很敬佩太史公的为人,但是,在这件事上,我却要保留意见。
为什么呢?
因为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在梦里是无法创造出来一个陌生人的,所有在梦中出现的人,绝对是在现实生活中你看到的,哪怕是只看过一眼的路人。
也就是说,邓通之所以会成为汉文帝的“梦郎”,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邓通平时平时表现出色,即使他和文帝没有说过话,但是还是给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谓,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而且,据史书记载,这个邓通虽然颇受文帝喜爱,可谓权倾一时,但是却没有什么飞扬跋扈之举。甚至在后来,当汉文帝将国家的铸币权赐给邓通之后,也没见其有多么的“中饱私囊”!
故而,尽管司马迁一直看邓通都“不怎么顺眼”,但依然不得不说了一句公道话:邓通无他能,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
显而易见,邓通的个人品德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然而,正如孔夫子所言,所谓的“德不配位”,并不仅仅指的是个人的思想品德,它还包括个人的能力与智慧。
非常可惜,邓通的个人能力着实一般:
有一年,汉文帝得了痈疽之症(身上长了一个大脓疮),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在是个有可能要命的病症。
为了显示自己的忠君之心,邓通想也没想,就直接上嘴帮助汉文帝吸取痈疽里的脓液。
也许是身体不适的原因,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汉文帝,看到此情此景也有点伤感之情,他于是他就问邓通:小邓啊,你觉得这天底下谁最爱我呢?
邓通心里咯噔了一下,立马回道:那当然是太子了!
青史君说:在帝王病重、疑心大起之际,邓通面对汉文帝“灵魂拷问”,他的极力赞扬太子的回答不可谓不正确。
然而,非常不幸的是,邓通忘了“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这一事实——汉文帝之所以会有此一问,那完全是因为他被邓通的行为所感动。
现在,邓通既然说,太子刘启(汉景帝)是天下最爱汉文帝的人,那么让他也来替汉文帝嘻嘻脓疮不过分吗?!
这不是青史君在瞎分析,因为后来的事情就是按照这个剧本发展的。
等到太子刘启前来看望汉文帝,文帝就让他替自己吸脓;刘启虽然很恶心,但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还是强忍着照做了。
不过,文帝对于自己儿子满脸痛苦的表情,十分不满意。
刘启很委屈——这么恶心的事,我都干了!父皇您竟然还嫌弃我不好·····
当然,刘启是不敢和父亲汉文帝计较的,最终,当他知道这一切的都是邓通“干的好事”时,刘启在心里给邓通狠狠地记上这一笔账。
太子入问病,文帝使唶痈,唶痈而色难之。已而闻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心臱,由此怨通矣。
等到汉文帝驾崩之后,成为汉景帝的刘启立马就免去了邓通的所有官职;不久之后,又有人告发邓通当年在铸造钱币时存在违法行为;于是,曾经富甲一方的邓通被抄家。
还不解气的汉景帝,一直盯着邓通不放——如果有人接济给邓通钱财,立马就有人前来抄没;最终,邓通只能每天在别家混个饭食,直到老死。
青史君说:
纵观邓通的宦海生涯,其实他算不得什么恶人,所以太史公说其是“无他能,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所以,尽管汉景帝很厌恶邓通,却最终不能过分处理。
不过,从曾经的人上人,到最后只能靠着“乞讨”度日,邓通的结局不可谓不凄惨。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邓通“德不配位”!
所谓,权力的游戏,终究要靠的还是真本领!从来都不是一句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