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之前,不少老师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老师给每位学生一个炸鸡腿,有老师给每位学生一个烤鸡,又给学生买零食的,还有老师奖励兔费旅游的等等。老师们都是自掏腰包,确实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些老师所带班级的成绩几乎都发生逆袭,考出了很理想的成绩,相当可喜。
就在假期开学之际,山东烟台一中学班主任女老师又用奶茶来“收买”学生了。据悉,这位女班主任接这个班时全班成绩是全年级倒数第一,在假期前的考试之前,女班主任为了激励学生,承兑只要升级考试全班成绩逆袭,就一定给同学们一人一杯奶茶。成绩出来之后,结果女班主任的班级竟然考了个全年级第一名,女班主任也高高兴兴地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开学第一天给每一位学生发了一杯奶茶,同学们也兴高采烈地享受着奶茶的味道,同时也是享受自己取得的好成绩。
可见,物质奖励的方式威力确实不小,确实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斗志,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也能够让学生抓紧时间努力拼搏,所以不少老师争相效仿,如果用物质奖励来“收买”学生,长此下去是否可行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不可行!
可以看出,物质奖励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动力和潜力,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但长时间下去,物质奖励的方式会带来诸多的负影响。
1.会让学生增强学习的功利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每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不可缺少的一环,一个人在社会上没有文化知识,简直是寸步难行。学习的目的是适应社会、健康成长、为社会做贡献,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而不要让学生误解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什么奖励,学习就为了吃好玩好,这种思想千万不可有。
2.容易让学生利欲心膨胀。这次一杯奶茶、一个鸡腿,考好了得到了实惠,下一次还想让学生继续考好,再取得进步,一杯奶茶、一个鸡腿的诱惑力还够大吗!学生的欲望会水涨船高,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势利,唯利是图,一旦中止了物质奖励的方式,学生也许会像泄了气的气球而一蹶不振。
3.会让学生失去理想和目标。学习是为了成才,成工人、成军人、做老师、做医生、当科学家,长大后服务于社会,报效社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长用物质奖励会让学生误认为学习就为了得到,取得成绩,索取先行,学习与物质一旦挂钩,将会让学生迷失理想和目标。
4.容易让学生对老师产生误解。表面看老师给学生物质奖励,学生得到了实惠,一时心情很高兴,对老师也许有好感。但是也可能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误解,老师为了争名夺利,为了学校荣誉奖励,为了学校奖金,甚至为了晋升职称或者是领导而不择手段,竟然用金钱来诱惑,原来竞争如此不正当。
5.对其他班级的老师会产生不良影响。这个班级采用物质奖励成绩上去了,其他班级的学生成绩相比之下就后退了,其他班级的学生甚至家长会怪对应的老师没有采用物质奖励。如果老师们一个比着一个去实行物质奖励,用自己的钱去买学生的成绩,金钱与成绩挂上钩,不仅让学校变得铜臭味,而且老师们也劳心伤财,老师教书育人就变成了金钱教育,不良影响太大。
老师面对学生学习成绩较差的现状,焦虑着急一的心情可以理解,为了转变学生学习状态,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本质,培养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习动机,然而老师却在情急之下,采用了物质金钱的方法来激励孩子,虽然短期内的效果是一样的,然而长此以往,将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据美国的心理学家讲:物质奖励确实能够达到短期的效果,但长期看来却对孩子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物质奖励的弊端远远大于利,所以这种方法并不可取。
你认为老师物质奖励学生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