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朱丽珍(图片、视频由受访对象提供)
临近过年,孟祥斌烈士遗孀叶庆华变得更为忙碌,她要采购大米、食用油、牛奶等年货,联系志愿者,走访烈士亲属。
这是叶庆华的一个新年愿望——替烈士回家看看,给他们的亲人送点年货、写幅春联、过个生日。
从元旦至今,叶庆华已经走访了15位烈士家属,她的脚步还未停歇。
暖心的流泪:为86岁烈士母亲过了一个生日
替烈士回家看看,是叶庆华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
“今天我们沐浴在阳光下,幸福漫步于繁华的城市,随时可以跟家人团聚,不由想起这些烈士,他们也是别人家的儿女、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而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保卫人民生命与财产,他们选择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光荣牺牲。”身为烈士遗孀,叶庆华懂得烈属的孤单,每逢佳节倍思亲,她联系东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东阳市书法家协会、东阳巍山镇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烈属金志建和方爱芬一道,到烈士家中送年货、写对联、送表演,陪烈士亲人迎新春。
前几天,他们来到了东阳86岁的烈士老母亲韦瑛家中。
韦奶奶的儿子是烈士陈前辉。年,陈前辉在部队一次手榴弹实弹考核中为保护新兵而牺牲,年仅21岁。在母亲的脑海中,儿子一直是年轻的模样。
韦奶奶的丈夫在部队40多年,作为军属,她深知军人的辛苦与不易。当初儿子要当兵,她极力反对,但儿子还是瞒着她去了部队。
“我问他,为什么不跟我讲?他说,跟你讲了,你会同意吗?”朴实的对话里,是儿子参军的决心。虽然心疼,但韦奶奶内心支持儿子报效祖国的选择。
陈前辉牺牲40多年来,韦奶奶对他的思念从未断绝。过去的端午、中秋佳节,东阳巍山镇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王丽曾来看望过韦奶奶。
“每次去看望,她都很激动,有聊不完的话题。”王丽曾经也是一名军人,目前在东阳巍山镇居家养老中心工作,也是一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这一次,叶庆华联系探望烈属,她积极参与,一起为韦奶奶过了一个生日,“她说儿子牺牲40多年,还有这么多人挂念她,给她过生日,让她很感动,都流泪了。”
最后一封家书:等解放胜利,荣归探母
此次看望烈士家属,叶庆华和几位热心志愿者的脚步,遍布东阳、婺城区、金东区、义乌、东阳、衢州等地,涉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平建设时期的烈士。
在东阳市虎鹿镇西恒村,他们走进了烈士刘汝木儿子家中。
刘汝木生前为中共东阳县象岗区委联络员,年8月在东阳县白溪西垣牺牲。
“那个时候他儿子才9岁,后来一直住在山村,没有离开过。现在烈士的孙子都快50岁了。”山村距离东阳市区40多公里,让叶庆华心疼的是,烈士的孙子得过脑膜炎,如今生活不能自理,要靠80多岁的老父亲照顾,“我们给他们送去了米、油、红枣、对联,都是比较实用的东西,他们一直说谢谢。感谢这么多年来,我们还记挂着他们。”
叶庆华还与志愿者一起,来到了衢州吴海法烈士的家中。
吴海法是衢江区云溪乡王车塘村人,生前为志愿军第26军76师团2营战士,年11月在朝鲜下碣隅里牺牲。
这个地址,过去很多人有些陌生,但因为电影《长津湖》被更多人熟知。下碣隅里位于长津湖最南端,储藏着美军两个精锐团的补给,还有简易的运医院。特级英雄杨根思就是在下碣隅里战役中与敌人同归于尽。而吴海法的最终归宿,也在这里。
“他去部队后,给家人写过一封家书,落款时间是年11月16日,这是他牺牲前的最后一封家书。”这封信,是吴海法请战友写的,随信寄回的,还有一张参战证明书和军功章。信中言辞恳切,让叶庆华动容落泪,“他说让家人暂忍一切,不要挂念,等光荣的解放事业完成,荣归探母。”
遗憾的是,这封家书写完后不久,吴海法牺牲。直到年,家人拿到了他的烈士证。“那时候他的母亲已经去世两年,是带着遗憾走的。”
在探望烈属的过程中,这样的感动,叶庆华和志愿者们收获了很多。“探望的过程,其实也是倾听烈士故事,守护红色根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