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啊,买电子产品的时候,哪方面总会给你一种不买不行的冲动?
是性能、手感、系统?
但凭鲫鱼这么些年的印象,在众多因素中,有一个你不愿承认,却又能让大部分人心甘情愿猛掏腰包的王者:"超薄"。
如今是个万物皆可超薄的时代,从超薄充电宝到OLED电视、从超薄本到超薄冰箱,以此为卖点的产品随处可见。
伯爵的超薄腕表,人类工业结晶,价格自然也贵出天际▼
按说薄是很多厂商毕生追求的目标,自然可以给我们带来精致感和未来感,毕竟,谁也不愿意天天在兜里揣着台大哥大吧。
但自从“超薄”这个词出现之后,事情就有些不受控制了。
一是成本问题,为了超薄外观,你往往要多承受几倍的价格。
当然还有取舍问题,比如在14年,手机厂商们就掀起过盲目追求超薄的怪圈,为了追求最薄手机的称号,金立就发布了一款ELIFES5.1,做到了世界最薄,还拿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但是吧,鲫鱼发现,市面上的超薄产品越多,我就越无法定义超薄这个词。
因为甭管下至2mm的手表、5mm的手机,还是上至mm的冰箱,人人都在宣称自己是超薄。
话说,究竟多少厘米、多少毫米才算超薄?超薄这个词又是怎么横空出世,让大家纷纷卷起来的呢?
直到我刷到了这个微博:
老罗提出的这个观点解答了我的疑惑:这个为人类走向超薄做出贡献的先驱者,不是别人,而是冈本,一家安全套企业。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超薄的概念压根不是出自电子产品,而是靠这家生产安全套的公司植入你内心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想想,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视,即便超薄再重要,优先级也得排在屏幕、处理器后面吧?但是对于安全套行业来说,只要能保障安全,还能有什么比薄更重要呢?
这个问题,冈本的创始人冈本已之助老爷子早在80多年前就想明白了,并且一直做到了今天。
年,冈本已之助凭借自己在橡胶厂的工作经历,用乳胶生产出全国第一个乳胶安全套,从那时起,他就开始研究如何生产出更薄的安全套了。
经过对选材、工艺和技术的打磨,年,冈本研制出套壁为0.03毫米厚度的乳胶安全套,一举突破了行业极限。
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系列的起源
via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