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生活中,人们常常自然地把亲人之间的感情看得至为重要,至为高尚,父母子女之情、兄弟姐妹之情,哪怕是血缘关系不太紧密的亲戚之间也较一般人亲切。更容易看到对方的优点,也更容易接近。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确实有利于人们互相关怀,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但亲情在真实复杂的社会关系里,也会带来不切实际的道德重负,带给人意想不到的伤害。
中国论文
涉及这类题材的文艺作品并不少,但如何将亲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将道德困境现实化是技术上和伦理上的难题。我以为,面对问题而不是回避它,是更有勇气的人生态度,文学恰恰对表现复杂的境况有特殊的能力。
《母亲的隐秘》正是在直面这种伤害。母亲与四姨婆是作者设置的两个很特别的人物。母亲恨四姨婆,一直不能原谅她,因为她间接导致舅舅被少管所劳教,从此改变了他一生的道路。不过,母亲也犯过相似的错误,在某种意义上是另一个四姨婆。年轻时的她应付自己的生活就很困难,还要管一个半大少年的生活,这不是她应该承担的。但母亲必须活下去,也必须让舅舅活下去,生活强加给了她超过自身能力的要求,加到她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她的疏忽最终造成了年少舅舅的死亡。这过程她难以面对,作为亲人,母亲在自我拷问中回避答案;而作为托付人,她在对四姨婆的责备中求得平静。事实上,她至死也无法获得她所需要的平静。
这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朴素真实的历史,但又是一个简洁而近似寓言的故事。两个人物,遭遇相似,各自被自己的失误困扰着,被自己谴责,也被周围的人谴责。母亲至死无法原谅犯了类似错误的四姨婆,而她一生中却又在回避自己的失误。这误解的道德困境也正是作者的神来之笔。
帮助和保护亲人是我们伦理概念里不可动摇的责任和义务,抽离现实问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对他人行为的善恶对错作出干脆明确的判断,而没有任何道德风险。可是,如果将现实问题放到抽象的伦理问题之中,我们未必会比当事人做得更好。
这是一个没有反派角色的故事,悲剧又是为何发生?四姨婆和妈妈承受了她们的年龄和能力不该承受的生活负担,承担了她们难以承担的责任,是社会的混乱和动荡,生活的窘迫和局促让她们在生活中犯了错。作者给出了解释:历史和社会某些时刻就是一个反派。小说中有一句话说得好,“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无论是母亲还是四姨婆,她们所背负的道德重负,国家和社会都是有责任的。
这篇小说令我猜测,作者应该是个有经历,有故事的人,对生活有足够的体会和认知,才能够体谅小说中的每一个人,写出一篇没有反派角色的小说。
米兰?昆德拉说:“小说的智慧产生于道德悬置的地方……创造一个道德审判被悬置的想象领域,是一项巨大的伟绩。”在黑白分明,有好人和坏人存在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光明正大,轻松应对。在一个没有坏人的故事里,好人与好人的恩怨纠缠才是我们的困境。它既纯粹美好,也有必然的问题,简单地站在一个道德立场批判一种行为、一个结果是轻率的,而片面的认识只会造成对生活理解的偏差。
在回避和沉默中,我们懂得了母亲的坚韧与局限。这也是生活教会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