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42527
TUhjnbcbe - 2020/7/16 16:04:00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 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预防, 比较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11.7%, 对照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为38.3%, 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中国论文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0.067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新生儿危重急症, 是导致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 患儿可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严重者可诱发呼吸衰竭, 最终导致患儿死亡[1]。为了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应用效果, 本院选取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早产儿120例,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60例。观察组男32例, 女28例;平均胎龄(32.7±1.9)周;平均体重(2.5±0.2)kg;出生10 min后Apgar评分为(8.7±0.3)分。对照组男31例, 女29例;平均胎龄(32.78±1.7)周;平均体重(2.6±0.2)kg;出生10 min后Apgar评分为(8.6±0.4)分。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新生儿重度窒息及感染性疾病患儿。两组患儿性别、胎龄、体重及Apgar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早产儿均给予保暖、吸氧、吸痰等支持治疗, 并进行常规生化检查、胸片检查及血常规检查等。对照组不进行任何预防干预, 观察组在早产儿断脐吸痰处理后, 实施气管插管, 把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舒(猪肺磷脂注射液)注入, 剂量为100 mg/kg。一旦发现患儿出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可及时给予综合治疗干预。


1. 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患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例数、发病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观察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1
查看完整版本: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