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的“计程车”是以公里计算收费的,“计程车”内的计算里程很少有出错的,因为这牵扯到乘客腰包里的钱,出租汽车公司可是马虎不得。
但你知道吗?其实“计程车”这项发明,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发明它的人正是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张衡。相比之下,西方在18世纪才出现了里程表,比中国最早的“计程车”晚了约年。
张衡
张衡(78年—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图片可滑动呦
那么,中国最早的“计程车”叫什么名字?它是怎么运作的?它真的拉过活吗?
中国最早的
“计程车”
中国最早的“计程车”是用来计算道路里程的,当时被人们称为“记道车”。有关“记道车”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阳……记道车,驾四,中道。”到后来,张衡发明了一种新的装置,就是行一里路打一下鼓,故名“记里鼓车”,又名“记里车”、“司里车”、“大章车”。《晋书·舆服志》有对车子进行描述:“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槌。”
图片可滑动呦
“记里鼓车”到底是怎么运转的呢?
记里鼓车外有两个大车轮,车内装有大大小小一系列的的木制齿轮,这些齿轮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
车上还有两个木人和一面鼓。由于车轮的周长是经过计算后制作而成的,所以车轮转动了1周,相应地,车子就行驶了约5米,米是1里,行驶1里后,车内的中平轮就会转动一周,并通过传动装置拨动车上木人手臂上的绳弦,使木头人敲鼓。
每当车行1里时,木头人就会敲一下鼓,车每行10里时,另一个木头人会敲一下鼓,专门有人记录下每个小人敲鼓的次数,简单计算后就得知最终行驶里程。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不会影响这一计程方式。
汉代时期
有出租车吗?
“记里鼓车”需要马匹作为动能,机械原理进行辅助。至于古代有没有用这种车子拉活的,那还是个值得考究的问题。
“记里鼓车”从出现那天起,多数情况下都是被用于装点皇帝出行的仪仗,显示的是富贵和威严。有钱人家也乘坐“记里鼓车”来显示自己身份的特殊。
遗憾的是“记里鼓车”从被发现后,一直没有显示出自身的实际用途,到了元代此车已不见于卤簿(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明清以降未闻有传其制者,此车遂绝迹于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