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出之前,《长安十二时辰》没做任何宣传,因为连导演曹盾都不知何时播出。
年6月24日,这部没做任何宣传的电视剧《大唐长安版反恐24小时》,播出后居然火爆得一塌糊涂。
那么,你可知道,这部年最火的剧,是怎样熬成的?
年2月2日,马伯庸在“知乎”上闲逛,突然看到一条提问: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马伯庸喜欢玩电游《刺客信条》,看到此问,顿时来了兴致:“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就是唐代长安城。想象一个刺客的身影,在月圆下的大雁塔上跃下……”马伯庸越想越觉得有趣,于是信手一挥三千字:“俯瞰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如棋盘般排布,晴空之上一头雄鹰飞过。镜头逐渐拉近,最终落在了长安县西市……”
本来只是开个脑洞写着玩,没想到越写越兴奋,越写越觉得意犹未尽,于是一个念头在他脑中轰然诞生:“我何不写一部小说呢?”
于是马伯庸忙碌起来,查阅历史典籍,查阅专题论文,查阅考古报告,数次去西安实地考察。被高晓松称为“行走的图书馆”的马伯庸,花了近一年才写出了《长安十二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小说(上),豆瓣评分8.4,创作得相当成功。
这部小说好在哪?
第一,好在人物“真实”。
男主角张小敬,并非胡撰的人物,取自《安禄山事迹》。
其他主要人物,也一一采用唐朝真实人物为原型。
靖安司司丞李必,其原型就是深得四朝皇帝信任的隐士李泌。
李必的老师何监,其原型就是大诗人贺知章。
李必的好友大将*王宗汜,其原型就是唐朝名将王忠嗣。
书中大反派林九郎,其原型就是唐朝奸相李林甫。
第二,好在事件“真实”。
说事件真实,并不是说唐朝天宝三年,真的发生了这么一起“恐怖事件”。而是说这部小说的撰写,是以很多真实事件为原型的。
翻阅《资治通鉴·唐纪》就知道,这一年(天宝三载)二月,当了32年皇帝的唐玄宗,厌倦了*事,准备交出大权,然后专心致志宠爱妃子杨玉环。问题就是,唐玄宗年初才给太子改名李亨(预示接位顺利),年末却就准备要把大权交给李林甫。太子李亨眼见大权将要旁落,心中非常不甘,便想方设法欲保住大权,于是一系列“明争暗斗”就发生了。
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正是以这段“史料”为原型进行加工的。
第三,好在“以小见大”。
马伯庸在《长安十二时辰后记》写道:“天宝三载,是一个平静的年份。在史书上,几乎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天宝三载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许多人——包括大唐自己,都在这一年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马伯庸这段话,其实是在模仿和致敬《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之所以好,就在于它通过撰写这一年发生在几个人物的事情,揭示了明朝为什么会崩溃的原因。
马伯庸显然也有这样一份野心,欲通过这样一起“恐怖事件”,来揭示唐朝潜在的盛世危机。
“人心的失望,就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大唐的衰落,也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
读完《长安十二时辰》,曹盾全身血液就燃烧起来,他一直在等一个好本子,所以看到这部小说后,他立马给制片人梁超打“我想把它拍成中国历史悬疑剧,还原千年长安的风貌与气质,让观众领略大唐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
梁超一翻小说,血液也燃烧起来,“果然好,干。”此时,优酷已买下该书拍摄版权。曹盾立即毛遂自荐,“我喜欢唐文化,我自己也是西安人,我一定能够拍好这部戏。”在三番五次申请之下,优酷终于被曹盾的诚意所打动,决定让他执导《长安十二时辰》。
小说很精彩,但要适合电视剧呈现,很多地方都需要改动,曹盾和编剧为此绞尽了脑汁。
经过了一系列的改编,剧本在人物刻画上、人性刻画上,比小说“深刻”了很多。为了把剧本打磨得更加精彩,曹盾和编剧花了整整七个月。
剧本打磨成功之后,剧组启动了浩大工程——搭建长安城。曹盾给美术组提了一个要求:“越接近历史真实越好。”为了还原繁华的长安城,剧组租下了70多亩地。然后以考古报告为基础,以历史典籍为参照,一一画出各坊草样。再把样图一一建造成真实建筑。经过整整七个月的搭建后,一个最贴近“历史真实”的唐代长安城,就这样被栩栩如生地还原出来。
接下来就是道具的制作。道具的制作,曹盾提了两个要求。一是必须“符合史实”。比如*士的铠甲。小说中,出现了四种*士——龙武*、神武*、右骁卫、旅贲*。每种*士应穿何种铠甲?剧组挖掘历史典籍,参考各种文物、雕像和壁画,终于复原出了四种铠甲。二是必须要有“真实质感”。真正的铠甲都是金属做的,所以为了获得真实质感,剧组真的采用金属材质制作了铠甲。剧组对道具讲究到什么程度?举一个小例子,强行接管靖安司的那一集,剧中出现了一个“火闹钟”。你以为这个“火闹钟”是随意制作的吗?据陕西历史博物馆志愿者团队透露:“这是‘西安博物院的鎏金走龙’的仿制版。”真是牛逼。
就下来是服饰的制作。剧组请来的服装指导是黑泽和子。黑泽和子是谁?著名导演黑泽明的女儿,日本著名电影服装设计师。这些装扮,都可以在历史典籍和文物雕塑中找到原型。对于服饰的制作,曹盾依然强调:一要符合史实,二要真实质感。这两点最后真的做到了。比如女童季姜的服饰,原型就来自唐画《捣练图》。比如右相林九郎的服装,就出自“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唐制半臂”。“每一件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没有一件是租来的,很多布都是我们自己织的,图案也是我们自己印染的。”真是牛逼。
连礼仪都经得起专业考究。《长安十二时辰》请的礼仪指导,就是《琅琊榜》《芈月传》的礼仪指导——李斌。有了李斌的考据,于是我们终于得以领略很多来自大唐的礼仪。比如“叉手礼”。执此礼仪时,双手交于胸前,左手握右手,右手拇指上翘,行礼时,再配一声:“喏(ré)。”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和心思,去打磨场景、道具、服饰、礼仪呢?
曹盾有两个想法。一个是:“我想还原大唐的一天,在十二时辰内,展现长安城里上至皇城下至市井,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娱乐、社交。我希望观众能从这一天里,看到古人早上起来干什么,中午干什么,晚上干什么,让观众领略大唐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另一个是:“只有把这些做扎实了,生活才能扎实。生活扎实了,情感才能扎实。情感扎实了,情节才能扎实。只有把这些真实感都营造出来了,演员的情感基础才牢靠,很多很多价值观的东西,才能在真实情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与此同时,曹盾开始挑选演员。曹盾选人十分大胆,他竟然挑选易烊千玺饰演男二号李必。这是一个几乎没演过戏的人,但是曹盾相信他身上自有一种风骨。果然,易烊千玺没有辜负曹盾,很好地展现了李必的风骨,几乎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曹盾用人非常讲究。主演我就不说了,来看看只露过一面的配角都是谁演的,你就知道这部剧用人有多讲究了。
大太监郭力士谁演的?著名演员吕凉。
葛老是谁演的?这不是跟小李子一起演《血钻》的杰曼·翰苏吗?他曾两次获得奥斯卡提名。
在第一集片头露脸十几秒的老吏,定睛一看,这不是八百万禁*教头林冲吗?
这部戏很多小角色,都是知名演员扮演的,如果你眼睛够亮,会发现很多大明星,比如*海波、陈建斌。
但全组最牛逼的演员,还不是这些大明星,而是一条狗——就是张小敬用来寻找狼卫的那条狗。
这条狗叫“细犬”,全世界不到十只。
你知道演员们多拼吗?
“有一场戏,拍完之后,易烊千玺就蹲在了地上。当时是冬天,天气很冷,但我竟然看见他在不断发抖,开始我还以为他是太入戏了,后来才知道,他发着40度的高烧,但他一直扛着,一声都没吭。”
*也是一样,真是拼了老命了。拍摄这部戏实在是太凶险了,因为高风险动作戏非常多。*接受采访时说:“拍摄期间,医院就去了四家,后来受伤没法上了,只好让替身上,两替身都整休克了。”
比如,那场马车追逐战。你知道拍这场戏有多难吗?首先它需要三驾马车,快速穿过人潮拥挤的长安街头,马车的控制难度太大了,一个镜头没拍好,就得折回重拍,在拍摄中,*多处受伤,最后来不起了,只得用替身。“替身一上去脸就被划开,抬了下去。动作导演说我钻马车,结果一下就把牙磕掉了。“一天废了三个替身,片场天天都往外抬人。”
尽管拍摄艰难凶险,但曹盾依然要把每场戏拍到极致。仅仅这一段爆炸戏,他就整整拍了15天。正因为他如此自虐,我们才得以看到一场精彩绝伦的爆炸戏。
把每一个场景做到极致,把每一件服饰做到极致,把每一场剧情拍到极致,最终的结果,就是超支。
拍摄之前,曹盾跟优酷签了一个很苛刻的合同:“如果超支了,只能自己掏腰包。结果真的超支了,这个钱就是我自己掏的。”
非常佩服曹盾,为了拍好《长安十二时辰》,他竟然不惜自掏腰包。
正是因为曹盾的这些坚持,才有了高品质的《长安十二时辰》。
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黑马,所有的好结果都是厚积薄发。
《长安十二时辰》还有两个点,特别特别打动我。
一个是它充满了“人性的光芒”。狼卫曹破延反复作恶,但在见到理发师女儿的那一刻却充满了人性。而这样的人性,在剧中一再闪现。
另一个是这部戏“看见了人民”。张小敬认为,”可真让我觉得活得有意思的,就是长安城里再普通不过的这些人。大家没读过什么书,没有多少钱,也说不上有什么了不得的前途。可他们,不,可我们,都在尽心做自己的事。“一句话,这些当官的、当差的,看见了“底层的人民”。张小敬和崔器想保护的这些非常普通的平常人,虽然平凡如斯、渺小如蚁,但正因为有了平凡而渺小的我们,才有了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繁荣和昌盛。
所以张小敬对李必说:“倘若让突厥人得逞,最先失去性命的,就是这样的人。为了这些微不足道的人过着习以为常的生活,我会尽己所能。我想要保护的,是这样的长安。我这么说,你能明白吗?”
话语朴素却饱含真情,弘扬这样的理念,正是这部剧真正的戏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