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克全是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中组部、教育部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和重点马院对口支援选派干部,他学习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立足教书育人本职,发挥教学科研专长,怀着对援藏工作的崇高使命感、责任感和对西藏各族人民的真挚情谊,在有限的援藏工作期间里为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践行了一名共产*员的初心和使命。
“不负祖国培养,建功援藏事业”
罗克全为级硕士研究生上专业英语课
年7月29日,罗克全第一次站到西藏这片广袤高远的土地上。他清晰地记得,那天,经过一路的旅途劳顿,一下飞机,天空湛蓝,阳光温暖。
刚到拉萨的日子里,罗克全一边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组织师生座谈、开展工作调研,了解藏大马院学科建设发展情况,一边努力适应和克服身体的高原反应。
罗克全是湖北人。当初,作为吉林大学哲学系优秀青年学子,他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他结识自己的爱人并很快成家。当学校领导找罗克全谈话,希望他能承担这次援藏任务时,罗克全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组织安排。一周后,岳父病危的噩耗突然传来。远在万里之外的罗克全立即赶回家,可还是没能让老人看到最后一眼。匆匆料理完丧事,罗克全忍着悲痛,告别岳母和妻子,赶回拉萨。
年9月,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原思*部的基础上正式挂牌成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一级学科也同时申报获批,在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建设方向上刚刚起步;学院专职教师只有2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仅有2人,且大部分是4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最让分管学科建设的挂职副院长罗克全感到焦急的是,青年教师大多没有明确的科研方向。
罗克全根据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具体特点,结合吉林大学的管理经验,推进各项工作,为学院学科建设打开了新局面。他牵头组建成立“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起草和制订委员会章程。他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承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建设重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学科方向在他的带动下逐渐确立,学科建设架构得到进一步健全。他联系专家学者多次来到学院参与项目评审、开展工作研讨,为学科发展把脉支招,并邀请了7位教授担任学院外聘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
在他的帮助下很多青年教师进一步凝练和丰富了学科方向,吉大对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力量培养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他起草并组织实施《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支援西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办法》,成功推选2名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赴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努力推动将此项支持计划长期延续下去。
“在罗院长的帮助下,很多青年教师对做好科研产生了更大的激情和动力,学院*委书记扎西向罗克全的辛苦付出表达由衷谢意。一年多来,全院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数由-年的3篇提高到12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项目成功申报并获批《西藏大学年度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作为第一作者,他在核心刊物发表理论文章6篇……学院管理工作和个人科研一样也没落下。
“不负祖国培养,建功援藏事业”,是罗克全在援藏工作笔记本扉页上写给自己的话,更是一名共产*员的庄严承诺。
难忘的目光
来到藏大,他对教学工作的负责和对学生的关心更是让同学和老师们感动。一年多来,罗克全承担了、级本科生,和级硕士、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等7门专业课、累计近学时的教学任务,还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门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
作为副院长的罗克全,白天需要处理很多事务性工作,他把有些课排到傍晚的时间,也总是座无虚席。一些其它学院、专业的同学听说罗克全把哲学基础理论课上得特别吸引人,都挤到教室里来听课。几名青年教师也和同学们一样,认真地坐在教室里听了整整一学期。课堂上,罗克全了解学生的情况后,课上便把知识点讲得慢一点、细一点。
“很多同学有时候听普通话理解起来比较慢,遇到难懂的地方,罗老师总是很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为我们讲解”,在职硕士研究生顿珠谈起自己的老师时心怀感恩。“老师上课的时候既特别认真又平易近人,总是启发我们能够尽量扩展思维去跟上他的讲解,每当我回答不上问题,他总是用和蔼、鼓励的目光看着我,等着我慢慢整理思路,那目光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本科生卓玛央拉说。
“罗老师办公室的门总是为同学们敞开着,有了困惑随时可以去向他寻求解答。他还自掏腰包为他所有的学生和很多青年教师复印装订了20多部教材和学习资料。”课堂教学之外,罗克全还指导学生完成年度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的调研和撰写,带领师生参加社会调研活动。
德庆卓嘎、白马拉贞和桑吉卓玛是罗克全在藏大马院“三联三进一交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