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工作人员付出了心血,倾注了感情。记者走访调研了解到,一些扶贫工作人员自掏腰包,资助贫困群众。(2月25日半月谈网)
扶贫干部自掏腰包为贫困群众解决问题,值得点赞。这至少表明扶贫干部有一颗扶贫的真心。但这种方式不值得提倡。毕竟,扶贫干部也是普通人,也要生活。如果为了扶贫,把自家搞贫就得不偿失了。与此同时,“自掏腰包”就想一面镜子,折射出的扶贫问题,值得深思,更值得被深究。
为什么需要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资金去了哪里?当然,有些扶贫项目,过程较长,资金发放需要时间。但是,扶贫资金就应该用到急需的地方。如果因为存在什么风险,而使得扶贫干部“自掏腰包”,这样的扶贫是否缺少人性化?无论怎样,风险也好,资金周转也罢,都不该让贫困户承担“等待”的后果。所以,应及时将扶助资金拨付给贫困群众,让扶贫资金像“一池活水”滋养贫困户脱贫,减轻基层干部扶贫的经济压力。
此外,“自掏腰包”可能只是扶贫干部的个人行为,可能只是出于个人的同情心。人人都可做慈善,扶贫干部也不例外。但是,帮助贫困户,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需要长期资助,问题还是需要被及时向上反映的,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做好事可以,不能自己默默承受,真正的帮助不是拖垮自己。寻求更多的扶持,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者,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而且,直白地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自掏腰包”很有可能助长贫困户的慵懒之心。所以,扶贫还是要扶志。如果不扶志,再多的钱财也填不满贫困的窟窿。不仅不能脱贫,反而拉了扶贫的后腿。如此看来,扶贫干部在出好心的同时,也要意识到扶志的道路,扶志的重任。要找准贫困群众的“志短”病根,做到“精准医疗”、对症下药。
文/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