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不再是秘密了。
几年前,北上广深还占据医美行业的绝对优势地位,但年后,新一线城市成都已经跃升为“医美之都”,机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在新一线城市医美消费用户超过一线城市后,三四线城市的用户咨询量也逐年递增。
那些拼命在城市森林里奔跑的年轻女孩,一边将青春奉献给永不熄灯的摩天大楼,一边试图豪掷千金以求留住易逝的容颜。
今年,某热门选秀让练习生谈“如何变美”,虞书欣露出标志性甜笑,坦然介绍“热玛吉”和“热拉提”,这是两种号称能改善肌肤的医美项目。赵小棠更直接,翻着白眼说:“打针啊,来这我还扎了瘦脸针”。
两位娱乐圈练习生能在面对敏感话题时直言不讳,除了耿直人设更吃香以外,也反映出了一个现象——如今有越来越多年轻人为医美项目付费,而且他们并不避讳此事。
虽然,诸如垫下巴、隆鼻、丰胸,这类手术型医美仍不那么容易被接受,但现代加班族的“头秃”困扰使植发广告盛行一时。
十年前,美容大王大S就把“高科技美容”当作家常便饭,那时她的言行还被当作时尚先锋案例。如今,一切更加透明化,林允分享皮秒体验,*公开讲超声刀,还有更多明星把医美做成了一笔生意,无论是投资还是开店,都赚得盆满钵满。
大S在节目里讲述美容心得
普通人的朋友圈里愈加频繁地出现有关医美的资讯,这并非偶然。根据行业报告,医疗美容的市场规模在去年达到亿元,而居住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出生于90年代的女孩们则是消费主力。当然,男性医美消费者的占比正在增加,但尚未攀升到能与女性消费者对半开的程度。
医疗美容是一种轻奢消费,价格不低。尚在校园时期的00后,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平均客单价达到了元,而年过三十的“姐姐们”,客单价则翻了三番。
令人好奇的是,这些年轻的女孩儿为什么要去做医美?医美和整容可以划上等号吗?医美市场可以信任吗?
*在直播时分享医美经历
美丽焦虑
一位年轻的已婚女孩扬扬告诉我,她每年都会定期打水光针,做皮肤管理。朋友问她:“这个针要坚持打多久?”她说:“不会结束。”
扬扬在广州有房有车,婚姻和谐,生活自由,职场独立。这个女孩没有什么地方会被人指手画脚,她对每一道人生难题里都作出了独特解答。
这与人们印象里“女孩不自信才注重美貌”完全相反,对于潇洒的都市女孩而言,维持漂亮的外表是对自己的奖励。
但也有人偷偷地写下一些有关于自卑的体验,她们没有一定要改变容貌的根本理由,但生活里的种种不如意都在催促她们变美。
95后女孩小贝单眼皮、肿眼泡,总是化不出好看的妆容,去拍职业照时,化妆师努力地给她撑起双眼皮,不经意间在背后叹了口气。
图源《狼狈》
社会招聘广告里,不时出现针对女孩的六个字——“形象好、气质佳”,委婉一点,则会写上“五官端正、相貌良好”。它像是一根刺横亘在女性群体里,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长相都是绕不开的门槛。
当然会有人认为,实力派比花瓶在这个社会更站得住脚,但在年轻人无穷的焦虑之中,颜值无疑是最直接地面向自己的一项。美剧《都市女孩》里,有一段经典台词:
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你没有动力没有实际目标却有一大堆牢骚
图源《都市女孩》
这句话很刻薄,但也很现实。
如果同样一无所有,长得好看会不会更幸运?
根据某咨询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5岁和35岁是医美行业的用户年龄分割线,在这两个节点之间,年轻人的“变美需求”集中爆发,这与一项有关“青年焦虑”的调查结果相符。
在三十岁前后,女孩们开始看到青春在眼前流逝,而自身实力还不足以撑起进入中年的底气。
天然美女无须整容,但美容院依然能抓住她们的腰包。无需动刀,一针下去,便能瘦腿、瘦脸、补充胶原蛋白、提拉紧致,这些看似可有可无的词汇精准地投放到了每一个害怕衰老的女孩内心。
某医美APP投放的电梯广告,曾引发巨大争议
其实,别说年轻人了,中老年人也没能逃离出美丽的魔咒。
前两天,一位许久未曾联系的65后长辈突然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