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宇宙外交时代的中枢星际联邦城市
TUhjnbcbe - 2023/6/19 21:19:00

文/汤志诚

周末,你闲散地坐在路边咖啡厅中,吃着热腾腾的土豆煎饼,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邻座的虫族妹子好奇地瞪着两只巨大的复眼打量着你,外形如同水母的服务员扭动着柔软的身躯穿梭于顾客的座椅之间……

这不是奇装异服爱好者的假面派对。在这个时代,人类已然习惯了身边出现的这些另类物种,就如21世纪初期的人们不再对城市中越来越频繁露脸的外国面孔感到稀罕。这便是宇宙大外交时代的星际联邦城市。

相信广大科幻迷不会对此情此景感到陌生。在诸多的影视作品中,外星生物与人类共居一处,他们自然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或是与我们高谈阔论,或是默默地潜伏在我们周围,仿佛除了外貌的差异,以及偶尔具有的超能力,他们与我们并未存在太大的不同。这些外来物种畅通无阻地住进了我们的城市,毫无障碍地使用着我们人类的设施,全然不存在生活习性上的不适。

然而,倘若人类果真与宇宙文明建交,我们将面临的实际情况可远比电影中的复杂得多。如何修建一座可以接纳来自宇宙各地的外星居民的星际联邦城市,这将成为摆在我们未来工程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现在,就让我们站在城市规划者的角度,来展望一下那个年代可能遭遇的麻烦。

入境门槛

“为什么不给我地球居住证!”洪亮的声音从电子扬声器中震出。尽管其本尊距离此处尚相隔数百公里,出入境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还是感受到了那暴躁的威压。

那是一团直径数公里的等离子球,此刻的他正因不耐烦而不断地小规模喷发着。

“真是非常抱歉。”工作人员擦着鼻子上的冷汗,“你的能量等级对于地球生态环境而言过于庞大。如果放任你进入地球领空,那恐怕我们都会被你直接蒸发!更何况,你的等离子躯体也不适合在大气层中长期存在……”

“他能级高,可我不高啊!”地球人的话还未说完,一只巨大的海绵状生物飘飘悠悠地晃了过来,在空间站外打着转。

“很遗憾,你的身体密度过低。只适合生活在失重环境中,地球的重力会压碎你的每一根纤维骨。”工作人员耐心劝解。

“我的密度比他大!”伴随着一股恶臭,潜伏在饮料罐中偷渡而来的氨雾组成的云气生命体忽的腾到了工作人员面前。

“你,你喜欢低温与平静!地球的常温和强对流空气很快就能让你逸散而亡!”地球人捂着鼻子,逃命一般地奔离。

经历了一番折腾,绝大多数外星生命体无奈地被拦截在了外层空间。好客的地球人悲催地发现,尽管自己已经做好了海纳百川的思想准备,然而“外国人”与“外星人”之间的环境适应性的差异绝无相提并论的可能性!

层层筛选之后,那些有幸成为“新地球人”的外星访客,基本有着与地球人相似的特征。他们必须习惯地球的重力、磁场、温度和湿度;不能对地球的大气以及水土存在过敏中*反应;自身不得携带过于强大的能量辐射而伤害地球生物或妨害地球电子通信,也不可过于弱小以致会被地球人的日常手机信号灼伤个半死……

人们姑且称这些具备地球居住资格的外星生物为——“类地碳基生命”。他们与我们的相似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人们甚至可以将他们看作地球生物进化史中可能出现,却遗憾地并未诞生的一道旁系分支。

解决了城市居民的人选问题,建设者们大松了一口气。但即便如此,麻烦依旧接踵而来。

众口难调的尺寸

大灾难!有一只哥斯拉怪兽入侵城市中心,人类大危机!

什么?他只是想去便利店买包烟?你瞧,他小心翼翼地抬起了左脚,跨过了一辆路边的轿车,费力地弯下了腰,将脖子绕过了红绿灯,伸出粗大的爪子,探进了便利商店的玻璃门,怎奈尾巴一不小心扫到了输电线,扯倒了一桩电线杆子……

但这可不是他的错!谁让作为东道主的地球人设计的城市过于狭小,无法容纳他那“魁梧”的身躯呢?于是乎,哥斯拉毫不客气地给了人类一个大大的“差评”。

别以为只有大家伙对生存状况表示不满。对于体积微小的智慧生物而言,与地球人类共同居住在一个城市中,更是欲哭无泪的悲剧。宽广的马路上涌动的是死亡的洪流,一只只硬底皮鞋如泰山崩顶般坠落,可怜的“小强”们还来不及赞叹地球的繁华,便已死无全尸。

显然,要建设一座星际联邦城市,各种族居民巨大的体积差异是不得不解决的首要难题。

根据大材优先原则,一座合格的星际联邦城市在建设规划的初期,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城市中体积最大的居民的生活空间需求。能够适应地球环境的外星生物至多能长多大?我们无从得知,但不妨参考一下地球生物历史上那些最庞大的陆地生物数据。

作为一种体积巨大的生物,他们或许未必拥有直冲云霄的身高(垂直高度的增加对于脚踝和膝盖来说是不小的负担),但却有可能像马门溪龙一样体长惊人。为这些居民建设房屋与街道之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到他们的垂直高度,更要计算到这些大型生物横向转动时所需要的迂回空间。

可以想象的是,当我们的城市以这些大个子为基础尺寸设计之后,我们将看到一间间如同大学讲堂般宽敞的民房,一条条犹如机场停机坪般辽阔的主干道组成了城市的基础架构。

安置了大家伙们之后,剩下的问题就好办多了。在巨型生物社区的街心花园之中,边角绿化带之内,建造着体积与人类相仿的种族的社区;在巨大建筑的屋顶上,是我们繁荣的集贸市场;乃至他们暂时闲置的储物仓库,也能成为我们的工业厂房。

与此相对的,对于我们而言的零碎空间,也足以见缝插针地安排给那些体积远小于我们人类的外星生物。我们出租的阳台或许能够成为迷你飞碟的停机坪,一个丢在楼道内的旧柜子也可以改造成外星旅客的廉价旅店。

为了避免“踩踏事故”,也为了让大型居民外出行走的时候可以安心大步。星际联邦城将被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密度区”。在一个特定级别的“密度区”内,一切设施的大小按照某一种族的体积进行标准设置,任何体积指标超过该种族的异族将被严格地拦截在环线之外。而当小型生物进入大型生物所居住的“低密度区”时,地面交通对于他们而言,将是明令禁止的。广阔的大地只属于大型生物的大脚丫。考虑到自身的安危,小型生物的出行只能通过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隧道管网实现。这些管网的终端直接连接到各个零星分布于低密度城区中的小物种生活区。它们时而蜿蜒在地下,与大型生物建筑的水落管交织在一起;时而又窜出地面,攀爬于巨大建筑的外墙之内,以垂直电梯的形式,避开危险的地面,将小型居民们直接送上建筑高层。

不可或缺的特殊行业

餐馆、超市、邮局、医院、警署、交通驿站……作为一座繁华的大都市,是否拥有着完善的行业生态分布,是衡量其功能是否健全的指标。而作为星际联邦城市,仅仅以地球人的生活模式为模板,显然无法满足来自宇宙各地的居民的日常所需。

在城市中,一幢巨大的金属外壳建筑耸立着,厚重的外壁隔绝着内外两重世界,显露出神秘的气息。建筑的外墙上,“充能养生馆”几个金色大字炫目多彩,引来诸多好奇的路人驻足观望。不过这可不是什么神秘主义的奢华消费场所,对于某些外星生物而言,它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正如冷血动物不仅依靠摄取食物获得行动所需要的能量,也擅长从太阳辐射中汲取热量维持体温,外星生命体获得能量的途径也是千奇百怪。

进入充能养生馆,顾客们分别根据自己的生态习性进入了不同的区域。在“烈日区”,宛如沙漠中*辣的太阳一般的灼热灯光从头顶喷涌而下,在覆盖着镜面的墙壁与地板的多次反射下,全方位袭来的霸道光芒让人类脆弱的双目与娇嫩的皮肤苦不堪言。然而对于羽虫而言,这却是最惬意的“光子温泉”。只见这些宛若胖毛虫的生物慢慢舒展开了卷曲着贴服于体表的绒毛,一点一点地张开为蓬松的羽状,尽可能地接受着强光的洗礼。那半透明的羽绒轻微抖动着,折射出琉璃般的光彩。数十只羽虫懒洋洋地匍匐于大厅之中,顿时渲染出铺天盖地的华彩。

而在“雷雨区”,电蛞蝓们伸着长长的触角,将自己的身体浸没在半公尺深的水池中。天花板上的特斯拉线圈嗡嗡作响,爆发出的电弧精准地落在了那些高高竖起的触角顶端。等离子洪流贯穿了他们的躯体,就如同进入了充电电池一般,转化为电蛞蝓体内的化学能。承受着雷击的躯体渐渐滚烫起来,周遭的流水循环更替着为电蛞蝓的躯体降温,白蒙蒙的蒸汽飘悬于水面上方,颇有一番石炭纪风情。

“暴风区”中,几台大功率鼓风机掀起了猛烈的气流,作用于狭长的过道式房间内,形成了显著的风洞效应。风筝兽们一字排开,面向暴风,用他们那稳健的锚足牢牢地抓握着地面,张开了背部的气孔。汹涌的气流粗暴地灌进了他们体内,将这些身躯柔韧而充满弹性的动物硬生生地鼓成了一个大气球。体表的肌肤因拉伸而越发显得单薄!进气孔及时地关闭了,与此同时,身体下方的数个小排气孔开启,风筝兽的身体剧烈地抖动着泄了气。这种吞噬风能的生物就这样此起彼伏,周而复始地依靠外力改变身体的形状,刺激着体内错落分布的磁场迸发出微电流。

除此之外,诸如为两栖类外星人服务的定时保湿皮肤护理美容院;为水生外星人开辟的湖中生活区(或者海畔生活区),以及立体运河交通体系等等,也将普遍出现在星际联邦城市中,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一部分。在此处不作详提。

1
查看完整版本: 宇宙外交时代的中枢星际联邦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