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鲁绣传承人张京艳沉浸数十年,做好守艺人
TUhjnbcbe - 2023/3/23 21:23:00

鲁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京艳近日,在烟台市非物质文化体验展上,一幅名为《母亲》的发丝绣格外引人瞩目,人物的衣纹和头发眉毛十分逼真,乍一看像是油画,但实际上是用人的发丝绣成。

张京艳发丝绣作品《母亲》这幅作品的作者名叫张京艳,今年54岁,是非遗技艺鲁绣的一名传承人。在他的眼中,鲁绣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有生命的,能表达喜怒哀乐。他绣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代表作《父亲》《母亲》人物系列作品,画质细腻如油画,且具有胶东鲁绣的粗犷感,在行业内被称为“张飞绣花”。张京艳与鲁绣的不解之缘张京艳出生在海阳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为爱好美术,17岁考上了中央美院,毕业后最初就是给村里人画素描,但在当时这个行业并不受认可,后面他就改了行。与鲁绣真正的结缘是在海阳郭城的工艺美术品厂,当时厂里办了一个刺绣学习班,热爱美术的他也去报了名,当时刺绣学习班一共有64个人,只有他一个男的。“那会,我一个大男人去学着绣花,压力确实挺大的。”张京艳说道。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别人的话就轻易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学习,最终他从64个人中率先出徒,开始接受刺绣厂派给他的外贸订单活,从一步一步打样品,到开始设计图案,张京艳都全身心投入其中。从事绣艺之初,他只绣花鸟鱼虫,很少绣人物,即便绣人物也很单一。市场开拓过程中,张京艳接触到不同门类的绣作,看到各类精美的绣品,张京艳开始反思。“为什么我这么多年的作品没有进步,一个是眼界窄,再就是沉不下心。”那要如何提升技艺?张京艳选择了一个“笨”办法——不把眼光盯着盈利,踏踏实实回归到绣艺本身上来。随后,他陆续关掉了大半门店,潜心精进绣艺。

张京艳作品《父亲》关店,全心全意做手艺刺绣期间,张京艳把工作室当成了家:门一锁,电脑、手机一关,一坐就是十二个小时。很多人会觉得太枯燥,但他自能从中咂摸出趣味来。“看着绣品一点点成型,很有成就感,就想早点绣出来,看看效果。现在你如果让我出去玩一天,我反倒不适应了。”张京艳对记者说道。经过多年的潜心学习,现在他所创作的发丝绣已经比较成熟。据张京艳介绍,发丝绣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所用绣线就分为生丝、熟丝、人发三种,每件作品一套线由多个色系组成,每个颜色由浅到深至少有五到六个色阶。染线则是发丝绣生产工艺流程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染线时对染料的配制要求极高,对温度控制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否则染出来的线轻则被染花、掉色或退色,重则线没有拉力一扯就断。张京艳创作鲁绣绣品,一般先将花样描摹在一张油纸上,再在花样的边缘扎上细密的针眼,然后将油纸铺在布料上,刷上颜色,之后按照印在布料上的花样轮廓进行刺绣。在鲁绣传统针法和技法的基础上,张京艳自创了很多属于自己的鲁绣针法,虚针、乱针、晕针、运针等针法,使得作品活灵活现、传神生动。“咱们本身就是手艺人,就应该守住咱的艺,把注意力放到作品上,多出几个好作品。”张京艳始终认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作品是给别人欣赏的,要想出好作品,就应该始终去学习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活到老学到老。随着技艺的不断精进,现在张京艳在业内已颇有名气,先后登上了各大媒体、央视和全国各地多家电视台的舞台,还拿过多次全国一、二等奖,他在年绣的《邓小平时光》被烟台博物馆收藏。

张京艳作品一分钱学费不收,只为传承沉浸绣艺几十年,张京艳在不断精进自身技艺的同时,也在鲁绣的传承和推广上不断贡献力量。从艺至今,他曾收了多个徒弟,但到现在还从事这个行业的寥寥无几。“学这个比较累,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学。我有很多徒弟学着学着就放弃了。40岁左右的人想学,眼神却跟不上,所以传承人很难找。”这门手艺一天两天出不了成绩,所以很多人都坚持不下去。张京艳告诉记者,鲁绣技艺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人物的面部表情、明暗对比,绣线颜色上的配合,针法的配合,都需要一定的拿捏,才能出来好的效果。“发丝绣,很多人看到这一根根头发绣成的,就感觉很难,担心自己做不到,然后就不学了。但是发丝绣毕竟是我们山东人的代表绣,不传下去太可惜了。”为了宣传推广鲁绣,不爱出门的张京艳开始频繁跑展会,各地组织的非遗活动他也积极参加。不要费用,甚至自掏腰包,就为让更多人知道鲁绣这门技艺,让更多人愿意参与到传承队伍中来。“只要有人想学,我就能教,一分钱学费都不要。把好的东西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张京艳说道。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崔荔媛

1
查看完整版本: 鲁绣传承人张京艳沉浸数十年,做好守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