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母婴店的导购员,比宝妈更了解孩子,各个都是“本山大叔”,分分钟忽悠你买买买。
本来在进店门前做好了心理建设,可是一进去仍然会不由自主地“入坑”,毕竟“买的没有卖的精”,母婴店套路深,别因为一句“为娃好”就轻易入坑。
新手妈妈犯难:母婴店里买得多,咋还不够用?
小帆是位90后的宝妈,宝宝还没出生前小帆就特别喜欢逛母婴店,宝宝出生后他几乎成了母婴店的常客,还在多家母婴店办了会员卡。
小帆发现,她经常逛的几家母婴店总是变着法地向她推销商品。有时候宝妈也知道有些东西没必要买,或者买得太早就是囤货,可就是经不住“诱惑”。
她经常被导购以满减优惠、打折促销等活动鼓动,囤了大量的奶粉纸尿裤、宝宝湿巾、宝宝辅食等,家里堆得到处都是,老公总是埋怨她乱花钱。
小帆也觉得买的东西有点多,可每次去逛母婴店,还是觉得宝宝的东西不够用,于是不停地买买买。
以前人们常说,女人的衣柜里总是少一件衣服,小帆觉得,宝宝的用品总是少了不止一件。
看一眼就知道宝宝缺什么
网上流传一份《母婴店营销培训指南》,据说满满都是套路。需要推销员具备一定的营养学知识,并善于“察言观色”。
比如看到宝宝手上有倒刺,需要赶紧询问是否缺VC,头发稀疏发*是否挑食?
这份指南的核心是抓住宝妈的消费心理,即一切从“为了宝宝好”出发。作为宝妈会更多的考虑宝宝的衣食住行,这是典型的母婴消费群体。
而且宝妈的周围还有很多宝妈,他们会将导购员传递给她们的消费观,再传递给其他宝妈,形成口口相传的效应,最终就将所谓的“育儿神器”种草传播开来。
非但如此,宝妈群体还特别希望被理解被支持,所以,宝妈平时去母婴店遇到的导购也特别热情,仿佛完全站在宝妈的角度考虑问题。
他们常常帮助宝妈以过来人的身份把脉宝宝的需求,顺带推销各种商品,再加之各种优惠,宝妈就会心甘情愿的掏腰包了。
母婴店“套路深”,别因一句“为娃好”轻易入坑
任何一位销售,热情与服务是根本,但宝妈千万别因为一句“为娃好”就失去理智,还应根据实际需求购买。
1)检查微量元素
不少母婴店的营养产品都标注着,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并告诉宝妈,“宝宝爱哭可能是缺乏维生素了”“宝宝枕秃可能是缺乏微量元素了”。
早在年,国家卫健委就发了通知,明确规定微量元素检测不宜作为常规体检项目,尤其对六个月以下的婴儿。
2)测试骨密度
首先,宝宝的骨密度测量,因为不同位置的骨骼密度不同,无法以偏概全。
再者,宝宝小的时候骨密度低是正常现象,宝妈不用给宝宝额外补充,正常饮食,保证充足的“晒太阳”时间即可。
3)儿童需要专属调味品
所谓的儿童专属调味品本身就是个噱头。实际上宝宝一岁之前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调味品。
添加辅食时,食物本身的味道就已经足够宝宝品尝的了。而所谓的宝宝专用调味品中,同样含有钠、防腐剂等。
4)宝宝过半岁要喝羊奶
无论是牛奶还是羊奶,更多的是口味上的不同,母乳的宝宝可以坚持母乳,也可依据家里的实际情况,比如宝妈背奶不便等,改成混合喂养,但没有必要在某一时间节点上增加某类奶。
5)益生菌是万能菌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如无特殊情况,不用额外补充益生菌。
因为人们在日常消化吸收的过程中,会通过食物发酵产生益生菌,如果额外补充益生菌,过量恐怕会破坏肠道平衡,反而不利于宝宝的消化和吸收。
宝妈如何擦亮双眼,进行“反套路”?
首先,事先了解和掌握母婴相关知识
宝妈平时要多加学习,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看清产品的本质,本质不要轻信那些所谓的带娃神器、育儿必备。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其次,不充值,莫贪心
商家的促销手段有很多如办会员赠礼,充值有赠送,满额减,以及各类免费活动等,其实这些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盈利。
宝妈切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哪个商家都不可能赔本赚吆喝。
最后,明确目标,速战速决
宝妈在购物前,要提前想好自己要买的是什么,如果采购的物品较多,建议提前列出购物清单,如果有中医的品牌,可以直接前往该品牌专卖店购买该品牌。
总之,就是进店即选购,选好就付款,减少逗留的时间,保护好我们的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