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大石板乡村振兴项目入列2022四川十大城
TUhjnbcbe - 2023/3/18 19:39:00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m.39.net/pf/a_4703211.html

大石板古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这里如今还能看到古村、古屋、古树、古井、古寺……

年春节假期,大石板古村日均游客近万人,人气十分旺。

2月24日,“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暨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颁奖典礼”在遂宁射洪市举行。会议现场,“四川十大城乡融合案例”榜单正式揭晓。作为西昌市乡村振兴的典范,大石板乡村振兴项目榜上有名。

据了解,此次获奖的这些案例既是四川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生动诠释,也将为后续乡村振兴的持续实施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城乡融合的具体进程中,西昌大石板乡村振兴项目通过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为引领,凭借着对传统乡村文化的重构,大力挖掘乡村旅游新业态,以旅游带动全村产业发展,既守住了原味乡村,也凸显了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无限活力。

再获荣誉 成为一张靓丽名片

年,在乡镇行*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中,原钟楼村、核桃村、民主村合并为大石板社区,西昌市海南街道大石板村乡村振兴一期项目也随之启动,以保留古村文化和村落原貌为核心,通过修旧如旧、修新如旧等建筑手法,就地取材、精雕细琢,古村落有了“面子”,更实了“里子”,一个以乡村民俗文化为纽带的民宿集群屹立在邛海湖畔。

依靠“古村落+新民宿”的双轮驱动,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这个曾经的小渔村,摇身一变成为村民致富的金窝窝。如今的大石板古村,不光历史底蕴深厚,更成为了西昌市城乡融合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年12月,大石板社区入选四川省首批个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

如今的大石板古村,小桥流水人家、钟楼古寺归雁、鸟语花香云水……婆娑古树间,鳞次栉比的民宿建筑群格外显眼,熙熙攘攘的人流穿梭游玩。走进西昌大石板古村,丝路驿站古迹举目可见,乡愁故事张耳可听,俨然一副“世外桃源”的美丽画卷……

就是这样一座悠然古村,已然成为坐落在邛海畔的一处“花间桃源”,成为市民与游客的“诗和远方”,也曾在年央视中秋晚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而今年春节,“焕新”登场的大石板古村更在大假*金周,以日均游客量破万的亮眼成绩,站上了西昌旅游榜单的“C位”。其间,全村民宿房间“一房难求”,静谧与活力交织的古村美景,成为不少游客必来的网红打卡点。

近年来,大石板古村乘着城乡融合的东风,凭借着对传统乡村文化的重构,大力挖掘乡村旅游新业态,以旅游带动全村产业发展,既守住了原味乡村,也凸显了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无限活力。

慢节奏的田园牧歌生活,不仅耀眼,而且夯实了当地群众的“腰包”。目前,全村共有户民宿,平均每户年收入超3万元,年收益增长率近50%。

产业振兴打造“新引擎”

大石板古村背靠螺髻山,面向邛海,地处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紧邻中国最大城市湿地公园邛海国家湿地公园,这里阳光灿烂、春风宜人、有山有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特色鲜明的茶马文化,是一片发展的福地。

大石板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分两期,其中,二期项目产业投资项目包括了大石板古村鹅掌河片区产业集群及儿童研学基地。有五省会馆(文创及非遗院子)、古树书吧、古村精品民宿集群、文创商业街、夜经济商业街及特色餐饮商业街等业态。

在守护田园的“土味”和“野味”的同时,植入田园观光、田园研学与休闲业态。以生态农业亲子主题乐园、亲子水上乐园、田园帐篷营地、月牙台研学营地、花园餐厅、家庭鱼庄和农庄为主,记录农业生产、生活场景,打造大石板古村的别样农业产业园,形成集游览、游玩、体验、住宿于一体的旅游地,让古村增添新潮、趣味和活力。

同时,通过引入社会合伙人带来专业团队,对项目进行整体策划,在区域内针对儿童乐园、民宿、餐饮等重点业态打造高端旗舰店,实现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联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全村共有户民宿,平均每户年收入超3万元,年收益增长率近50%。

人才振兴 激发“新动能”

在人才振兴方面,项目通过引入社会合伙人带来专业团队,对项目进行整体策划,在区域内针对农业研学基地、民宿、餐饮等重点业态打造高端旗舰店,开展“大石板”品牌农产品包装和线上营销策划,针对性开展农业研学课程开发,实现农文旅融合,一、二、三产业联动。

众欣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英明此前表示:“公司在各级*府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成功实现大石板古村风貌提升改造、产业提升工程建设及筹备运营,使大石板古村焕然一新,并由此迎来四川省乡村振兴现场会的举办,得到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赞扬和认同,实现了以项目开发带动乡村旅游,发挥了项目在乡村振兴中的动力作用。”

据介绍,项目利用大石板古村优势资源,积极发展民宿和观光旅游等项目,为集体经济和全区整体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通过引入专业商管、物管、酒店、餐饮管理团队、专业人才,提升了整体运营水平。并助力村集体,免费开展专业技能培训。二期项目将提供个以上就业岗位。

文化振兴 焕发“新气象”

据相关史料记载,“大石板古村”距今已经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曾经是我国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在大石板古村,如今还能看到古村、古屋、古树、古井、古寺……这里过去也是西昌去往普格、宁南的必经之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一期项目通过充分调研和提炼,修新如旧,还原历史古村,着重注意保护古村渔民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特色等。二期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文化产业,引入文创、非遗、书吧等品牌,配合打造书香之城的整体策划,新旧文化相融,形成传承与创新,并在公共空间打造以大石板文化为核心的文娱活动。

其中,大石板建川音乐传习所就是一大亮点。大石板建川音乐传习所为大石板古村植入了音乐元素,让文化振兴再给大石板未来的发展添“一把火”。

此外,在年,央视秋晚分会场落地大石板,让大石板古村一时间名声大噪。

生态振兴 塑造“新风貌”

打造国际生态田园历史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西昌市以产业升级、城市提能、交通突破为战略支撑,以深化改革、依法治市、*建引领为战略保证,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于生态优先,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走出一条绿色引领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新征程。其中,“四个战略”基点当中生态立市方面,通过前期的发展,海南街道也获得了一些启示。

在西昌市委市*府的坚强领导下,该街道以大石板古村为突破口,通过加快乡村振兴二期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做出特色。

大石板乡村振兴二期项目始终秉承“提升改造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理念,尊重当地居民文化习俗、地形地貌特点,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宅、古井、古树实施保护性修复,对部分村民房屋、古村原有街道进行改造和风貌提升,对部分危房进行原址重建,不仅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还对原有脆弱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充分修复。

如今,在大石板古村,“城在园中”的规划正在逐步实现。

组织振兴 激发“新效能”

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西昌市通过*策引导,实行“三变”改革。年10月,四川省全面启动乡镇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为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需要,西昌市撤销大箐乡、海南乡和洛古波乡,设立海南街道办事处。

年村级建制调整,将原海南乡钟楼村、核桃村、民主村合并为大石板社区。至此,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底蕴,“大石板古村”正式以新成立社区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随后,西昌市为了实现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面对新形势、新常态,将这里作为乡村振兴示范点和西昌市宅基地改革试点进行改造建设。

通过由西昌市旅投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引入的社会合伙人三方共同成立了“西昌古道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投资运营主体,成功解决了项目投资、运营市场化和国有资产增值保值问题,充分调动了基层组织的积极性,项目得以快速推进,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把富农惠民做到了实处,探索和引领了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新模式。

此外,还引入了中国服务业强企业众欣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修旧如旧、就地取材等方式,创新“保改建”模式,将大石板社区打造成为凉山州、西昌市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成为西昌市首个乡村振兴项目的闪亮新星。

积极探索 形成“西昌特色”

据了解,近年来,西昌市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从而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上先行探索形成特色。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先行探索形成特色进程中,西昌市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开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推动“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切实提升薄弱村的经济发展实力,不断发展壮大20个试点村集体经济,并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海南大石板、樟木丘陵、礼州田坝三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抗震改造及土坯房改造任务,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全市各乡(镇)、街道、相关市级部门主动把责任扛起来,将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街道、农口部门逐项对照《办法》明确的各项要求,查漏补缺、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切实把《办法》明确的精神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三农”工作具体实践中去。抓重要时点,在高质量落实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的基础上,系统谋划好今年“三农”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上先行探索、形成特色。

跨越发展 丰富“乡村业态”

跨越发展的西昌,围绕推动城乡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果中,坚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乡村振兴上狠下功夫,正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提质一批”的要求,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目前,围绕花卉、粮食和经济作物种植、养殖等,已新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州级园区1个、市级园区2个,建成“一转三”农产品销售公司10个以上;支持金粮山、正中等科技型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组建产业联合体,力争培育经营主体个左右;全域推行“田长制”,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推动新建高标准农田2.07万亩,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62.5万亩,粮食产量保持在25万吨左右。

丰富乡村业态,积极推广大石板村“古村落+新民宿”先进经验,逐步探索“民宿+康养+旅游”新模式,全面推进阳光康养旅游业快速发展,加快完成海南乡村振兴示范区二期及酒店打造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创建省州乡村振兴先进乡镇3个、示范村7个。

目前的西昌,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先行探索形成特色进程中,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开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推动“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切实提升薄弱村的经济发展实力,不断发展壮大20个试点村集体经济,并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海南大石板、樟木丘陵、礼州田坝三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农房抗震改造及土坯房改造任务,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高位起步 发展“绿色产业”

春风荡漾的西昌安宁河谷,高铁新城各重大项目深入推进建设,而乡村振兴的重要项目——绿色农业硅谷也正高位起步,全市正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以科技为牵引,引育高端人才、建设研发平台、聚合创新资源、实施重大项目、发展绿色产业,全面推动安宁河农业硅谷建设。

西昌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广泛与四川大学、西昌学院等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合作,加快建设中国农业硅谷实验室群落,建立完善“产学研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推动科技与产业、企业、人才、金融等要素深度融合,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的新高地、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平台、各类创新要素紧密结合的好载体。

加强特色种业发展、聚焦优势特色物种,在西昌现代玉米制种园区和油橄榄种植基地等建立玉米、油橄榄种质资源库,引进、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建设玉米种业、蚕桑种业、油橄榄种业现代农业园区和花卉、蔬菜良种繁育基地,逐步形成以种质资源保护为基础、自主创新为核心、种业企业为主体、种业园区为支撑的现代种业发展体系,打造具有西昌特色的种业品牌。

加快全产业链培育,围绕粮食、生猪和“3+2”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形成重点产业链方案,全面开展补链、壮链、优链工作,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拓展乡村多种功能,扩大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绿色农业品牌;加快智慧农业发展,依托攀西农特产品智慧运营中心、攀西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加快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跨界融合,逐步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和个性化服务,提高西昌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文/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崇宁

图/中共西昌市委宣传部 提供

编辑/钟毅

责编/李洁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石板乡村振兴项目入列2022四川十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