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阳历7月1日的时候,许多人都发了圈表达今年里对过往的小结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可是又有几个人还记得:六月初一,今天是崂山人的“半年”。
在崂山,凡是要吃饺子的节都属大节,不仅仅是春节、冬至等,“半年节”亦是如此。这一天里家家户户包饺子、蒸大饽饽(馒头)互送,走亲访友或设宴请客“还人情”……这些看似“繁文缛节”的习俗里,其实满满载着崂山的人情味儿与生活意趣。
乡村中多有此种“巧立名目”的节日。有人会问了,按理七月初一才算过半,为何要提前一个月?于此民间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源于崂山早年间的一段感人的亲情故事。
相传崂山早年间有兄妹二人相依为命,妹妹出嫁后不久即死了丈夫,剩下她和年迈的婆母艰难度日。娘家兄嫂心地善良,哥哥就将妹妹家的庄稼活揽了过来。而且宁让自家的地撂荒歉收,也要保证妹家丰衣足食。妹妹心怀感激,每年新麦一下场便赶紧晾晒磨面,然后将蒸出来的第一锅“饽饽”送给哥嫂尝新。左邻右舍的小媳妇见状也竞相效仿,争将新麦饽饽送往娘家孝敬双亲,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兄弟的帮衬之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个节日。
其二是与农时有关:在农耕时代,人们过完春节就要开始翻地、播种、耕耘、收割……直到农历五月底麦收“挂锄”的时节里才能休息,于是将半年节定在此时,既可趁此走亲访友又可互换优良麦种,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图文摘自崂山文艺王明伦)
还有很多人说“半年”这个节是由“馋人”想出来的,之所以提前一个月,肯定是心里头的“馋虫”作怪,小编觉得说的太有道理了!因为……今天这种被崂山人吃出花样的海鲜大量上岸啦!
里子、脑子、爪子、边……它不仅浑身都是宝,还可以搭配各种做法:凉拌、葱炒、炖拉瓜、拌凉粉……没错,就是海蜇!
著名的“海蜇第一村”
崂山王哥庄街道*山村的村民们
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
打!海!蜇!
为什么崂山*山村的海蜇这么优秀?
①地理优势:崂山头以北的海域有一条自然形成的海底深沟,是海蜇繁衍、生长的聚集地。
②技艺精湛:*山社区有近半数居民从事海蜇相关产业,海蜇的捕捞加工已经成为当地渔民世代传承的技艺。
一大早渔民们就要做好出海捕捞海蜇的一切准备,驾船驶向2海里外的海蜇捕捞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摄影
崂山特约摄影师王华
渔民们也严格按照区渔业局有关部门要求,坚持采用网口大小在17-18厘米之间的渔网,有效避免小型海蜇、鱼等被误捕,不会影响其他海洋渔业资源。
“我们要把海蜇分解成五个部分:海蜇里子、海蜇脑子、海蜇头、海蜇爪、以及鲜海蜇。”经验丰富的渔民介绍道。
海蜇一定要在捕捞之后尽快分割,否则就会死亡变质。因为村子离着海蜇产区非常近,再加上村民们多年练就的熟练分离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所有海蜇快速分离,从而保证了海蜇系列产品的新鲜度与干净度。
摄影
崂山特约摄影师王华
在码头上,村民们也早早就在岸上支好了炉灶,而海蜇里子、脑子、爪子将被倒入锅里将现场开水绰熟进行摊凉后将被冷藏或冷冻。
摄影
崂山特约摄影师王华
然后,经过山里人灵巧的双手,“十八般武艺”烹饪过后,一道道海蜇菜品与渔家风味端上餐桌,著名的“海蜇宴”就在嘴边啦!
摄影
崂山闻道
这样的崂山,这样的神仙日子,小伙伴们快冲啊!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样啦
喜欢就点个“在看”再走呗
部分图文来自青岛早报,转载请注明
看遍世间美景,把世界变成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