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5日,农历十月二十一)
北极航道监测科学试验卫星计划年发射中山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将联合研制并发射我国首颗北极航道监测科学试验卫星。卫星预计年发射升空,目前卫星平台和载荷的设计已基本完成。北极航道监测SAR卫星是一颗具备全极化工作模式的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运行于公里高度的晨昏太阳同步轨道,可以实现北极大多数地区每两日的重复观测。(新华网)全国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标准化示范区(长岛)项目通过验收近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组织来自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中国标准化协会、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标准化研究所、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的5位专家,对长岛综合试验区承担的“全国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标准化示范区(长岛)”项目进行了评估验收。(齐鲁晚报)
海带“冬苗”苗种繁育与养殖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由中国海洋大学、集美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并完成了海带良种的创新制种与产业示范研究,首次突破了良种海带冬苗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填补了国际海带产业在冬季进行规模化苗种繁育的空白,促使海带养殖转变为年2次生产,丰富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种类并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与效益。海底最深处发现海洋新物种:全透明水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梳状水母物种,这是一种栉水母,俗称梳状水母,生活在波多黎各沿海,被发现时在海底最深处,目前还不清楚它是否以某种方式固定在海底。(新浪网)
渤海2月6日至日时至2日时,在.9°5.6′N9°59.5′E、2.9°5.6′N20°2.′E、9°7.5′N20°2.8′E、9°7.5′N9°49.5′E范围内执行*事任务,禁止驶入。(大连海事局)
疫情之下,中俄北极合作迸发新活力——第九届中俄北极论坛成功召开
近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协办的第九届中俄北极论坛成功召开。两国专家共商北极合作议题,为北极合作迸发新活力。(国际极地与海洋门户)
中国水产种业质量提升高峰论坛在广州举办2月4日,中国水产种业质量提升高峰论坛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本届论坛有中国水产学会主办,共有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刘少*等出席了会议,并做了主旨报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报道!关于全球变暖,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又有新发现近日,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主任蔡文炬院士领衔,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刚教授团队、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的研究团队,在全球变暖对印度洋偶极子事件的影响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发现正位相印度洋偶极子强事件在全球变暖下表现为发生频率增加。该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子刊《自然气候变化》进行了线上报道,进一步彰显出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在海洋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国际影响力。(青岛日报)
“实验”圆满完成年东印度洋航次
近日,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号科考船完成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东印度洋海洋学综合调查航次考察计划返抵广州。此次共享航次共有中科院南海所、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26名科考队员和0名船员共56人参加,历时72天,航程0多海里,完成了来自国内不同单位的多项科考任务。
推荐阅读海洋知识
我们常说的海洋,其实是分开的海岛知识
我国海岛众多,你了解多少海洋资源
我国海洋资源知多少海洋环境
人类究竟做了哪些对不起海洋的事海洋灾害
我国有哪些主要海洋灾害海洋灾害
海洋生物入侵的典型代表——互华米草海洋灾害
我国主要海洋灾害之一——海岸侵蚀海洋灾害
我国主要海洋灾害之一——绿潮海洋灾害
我国主要海洋灾害之一——风暴潮海洋能源
海洋可再生能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