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王建民,男,44岁,年大学毕业,同年8月到南阳市第十三中北校区任教至今。从教22年来,一直在英语教学第一线,常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年开始涉足科技课程的教学。他教书育人,授业解惑,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二十几年来,他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培养学生动中。为此,他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先后荣获南阳市优秀教师、南阳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南阳市第四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河南省优秀教师。
伴随着琅琅的读书声,我们走进南阳市第十三中北校区,在教师办公室我们见到了南阳市第十三中北校区副书记、高级教师王建民。
我喜欢做老师。王建民说: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肯定希望老师能像家长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做老师必须真心为学生着想。
尝试:做一名教育的研究者
年,王建民大学一毕业就来到南阳市第十三中任教,他生活的常态就是踏着曙色到校、披着星辉归家。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如何通过初中短短的三年,为学生的一辈子奠基?记得当我能轻松驾驭课堂之后,我就开始思考怎样做一个教育的研究者。王建民告诉记者。
王建民针对不同的学生,会采取不同的教育办法,目的只有一个——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成功。
教学过程中,王建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个人兴趣爱好多样化的特点,努力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每课必备、每课必新是王建民一直坚持的原则。课堂上,他突出重点,及时将国内外前沿技术融入课堂之中,力争使每一节课都有新鲜的思想和内容,使学生有新的收获。
采访中,学生们说,听王建民讲课,第一感受是有趣,他总是能用幽默的语言、广博的知识储备把英文课上得生动有趣有深度,让人爱听。
对于后进生,我会找机会给他们开小灶,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王建民说。
20多年里,王建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有课时都要提前至少半小时来到教室。每次,他都会走到教室最后,和学生聊聊天,沟通交流一下。不大喜欢听课或者学习不那么好的学生,我会找一切机会鼓励帮助他们。王建民说,即便是在校园里散步或者在食堂,只要碰到学生,我总要和他们聊上几句。
从教22年里,王建民一直努力让学生带着成功感成长,他的这一理念,让许多缺乏自信的学生一步步超越自我,健康快乐地成长。
探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年,王建民开始涉足科技课程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王建民特别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在他看来,让学生在做中学,既能增强学习兴趣,又可以从自己动手中得到更多成就感,这是我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兴趣的秘密武器。
我们总是从他注重实践的教学中,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王建民的学生说。
他有时还自掏腰包购买科学器材,吸引学生做研究。在他看来,作为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更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他辛勤地培养着每一个孩子,既希望这些孩子有所成就,又担心孩子们的潜能没有被充分激发。
他曾经常对学生们说,五年、十年你骂我,我不会在乎,因为我在尽培养你们的责任。假如十年以后你还骂我,那一定是我的错,因为这证明我没尽到培养你们的责任。
真心:执教22年的关键词
王建民一直坚信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他对学生关爱有加,学生们在校的饥寒冷暖,他时时惦记,喜怒哀乐,他事事关心。从他当上班主任那天起,他尽心尽力地为做好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努力工作。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班之主,任重而道远,风雨一肩挑,甘苦皆品尝,没有八小时以外,只有永远陪同在学生前行的路上。他生活的常态,就是踏着曙色到校,披着星辉归家,正是所谓的三更灯火五更鸡,班主任人生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重视效果,更重视方法。为了更好地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他还努力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摸准孩子们的心理,加上真心的付出,管理起来就更轻松了,他所担班级连年被评为校级先进班集体,本人也连年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
每年教师节前后,都有不少孩子回来看望他,或者在遥远的工作岗位上给老师送来教师节的祝福。
对于一直在教学岗位上播种真心的园丁王建民来说,这是最大的收获。
育人: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王建民通过不断自我提升,为增强学生的成功感提供保障。
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20多年里,王建民获得了很多荣誉。年9月,王建民被评为南阳市优秀教师;年1月,被评为南阳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年8月,参加南阳市中青年教师英语优质课大赛获得第一名;年4月,被认定为南阳市第四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年7月,他主持的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大班额下英语课堂教学组织策略研究》通过专家鉴定,经审核准予结题;年9月,他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
然而,面对这些荣誉,王建民总是说,与获得的荣誉相比,多做实事,多关心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成才更重要。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他是平凡的,但在平凡中执著追求,在平凡中孕育伟大。他不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经典论述,践行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一诺言,相信王建民老师的教坛生涯会更加灿烂长青。
河南科技报全媒体记者李太宇通讯员岳闯姚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