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空腰包斥资7.69亿收购和仁科技后,“牙茅”通策医疗史无前例地跌上了热搜。
5月16日,通策医疗跳空低开,早盘一度大跌9.29%,之后有所回升,最终报收于.88元/股,收跌7.67%,创出两年新低。直至今日开盘,公司股价略有回升,目前股价.5元,市值.6亿元。
事件的起因在于两天前,通策医疗晚间发布公告称,其与和仁科技控股股东磐源投资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作价7.69亿元,受让和仁科技29.75%的股份。在本次交易完成后,通策医疗将成为和仁科技第一大股东。
一家口腔医疗机构跑去收购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被很多投资者认为难以理解,且7.69亿元现金对通策医疗绝非小数目。根据一季报,截至年月末,通策医疗账面货币资金目前仅剩7.4亿元,较收购总价还差万元。
对此,有投资者直言:“现在用账上所有的现金去收购一个软件公司,软件领域那是巨头林立,现在对通策医疗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通策医疗的考虑到底是什么?这波被投资者直称“看不懂”的操作真的值吗?
被严重低估的公司?
收购公告公布的当日晚间,包括海通证券、国金证券、天风证券、东北医药、中金医药在内的位分析师及投资者,参与了通策医疗的投资者交流会,在这场交流会中,通策医疗直言“和仁科技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和仁科技成立于年,医院、政府提供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医院临床信息化、医院临床数据场景化、城市智慧医疗云平台、医共体等。
虽然和仁科技的客户中不乏01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湘雅二院、浙医二医院,但是从实际业绩表现来看,和仁科技实在难言出色。
年-年,和仁科技营收基本原地踏步,年自4.41亿元提升至年4.64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48万元、.28万元、.7万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96%、4.6%和-19.2%。
长周期来看,和仁科技盈利能力也一直处于下降周期当中,在年上市之处,曾达到过55.6%的毛利率高点,此后一路下行,至年仅为4.72%;净利率也随之下降,年达到21.95%的净利率高点,此后随毛利率下滑而随之下降,至年仅为7.46%。
或是正是由于身处这般境况,和仁科技早有了“易主”的打算。
去年12月14日,和仁科技控股股东磐源投资及和仁科技实际控制人杨一兵、杨波即与科学城信科集团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拟将持有的合计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29.96%)股份协议转让给科学城信科集团。
但这一交易却迟迟没有新的进展披露,最终在合同生效期限即将到期的4月14日,和仁科技通过一纸《股份转让协议之补充协议》,将合同生效期限及最晚交割完成日分别延迟一个月。
现在看来,这一延迟恰恰为转投通策医疗门下争取了时间,最终拯救和仁科技的“白衣骑士”不是科学城信科集团,而是通策医疗。
就在5月15日收购公告出炉之际,和仁科技也一并公告称,磐源投资此前与科学城信科集团签订的《股份转让协议》终止。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收购协议中,通策医疗要求和仁科技作业绩承诺——年至年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万元、万元、4万元,三年合计不低于1.2亿元;还约定了业绩未达标的现金补偿条款,并且由磐源投资另质押5%的股份给通策医疗作为履约担保。
钱哪里来?业务如何协同?
除了标的质量本身,从收购方出发,投资者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