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急性脑血管病时心肌酶谱的变化
急性脑血管病时心肌酶谱的变化
急性脑血管病时心肌酶谱的变化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年第4期第17卷 论著与经验总结
作者:孙彩虹 逢淑申 谭兰
单位:孙彩虹(山东胶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山东 胶南 266400);逢淑申(胶南市人民医院,山东 胶南266400);谭兰(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266003)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心肌酶
摘 要:目的 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时心肌酶的变化。 方法 对7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6例健康查体者静脉血清GOT、LDH、CK、α-HBDH于发病3天内进行检测。结果 血清GOT、LDH、CK、α-HBDH水平急性脑血管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患者之间心肌酶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有意识障碍与无意识障碍患者血清GOT、LDH、α-HBDH有显著性差异(P<0.05),CK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急性脑血管患者有心肌酶谱的变化,其程度与病变范围及意识障碍程度相一致,与病变的性质无关。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00)▲
经临床观察,血清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我们对7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经CT或MRI确诊),于3天内进行检测,以观察其改变,探讨了其机理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急性脑血管病组:选78例既往无心脏、肝脏等疾患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男48例,女30例。年龄44~84岁,平均67.2岁。其中脑出血36例,脑梗死36例,蛛膜下腔出血6例。有意识障碍24例。所有患者均行CT或MRI明确诊断。对照组:36例健康查体者,临床无心脏、肝脏疾患,年龄43~82岁,平均67.1岁。
1.2 方法及统计学处理 78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均在发病3天内采取静脉血5ml,采血后1小时内检测。对照组也采取静脉血5ml,采血后1小时内检测。使用香港贝克曼CX7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均采用速率法测定,由专人操作。采用t检验。
2 结果
78例急性脑血管患者与36例健康查体者比较,血清GOT、LDH、CK、α-HBDH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血清GOT、LDH、CK、α-HBDH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24例有意识障碍与54例无意识障碍患者比较血清GOT、LDH、α-HBDH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CK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见表3)。
表1 急性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心肌酶比较(±s)(U/L)
GOT
LDH
CK
α-HBDH
急性脑血管病组
(n=78)
对照组
(n=36)
27.12±12.16*
20.33±7.99
215.12±83.92*
129.08±18.03
206.81±297.90*
41.75±29.53
169.81±62.04*
101.75±11.70
急性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表2 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患者心肌酶比较(±s)(U/L)
GOT
LDH
CK
α-HBDH
脑梗死组
(n=36)
脑出血组
(n=36)
26.83±13.62
23.83±5.88*
215.25±67.73
222.00±102.18*
231.38±414.14
146.58±106.19*
165.08±57.83
175.58±7.11*
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P<0.01表3 有意识障碍与无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比较((±s)(U/L)
GOT
LDH
CK
α-HBDH
有意识障碍组
(n=24)
无意识障碍组
(n=54)
29.60±6.52*
24.00±14.21
248.42±46.57*
216.51±60.11
375.5±±113.16**
156.2±317.16
195.72±45.62*
166.4±68.39
有意识障碍组与无意识障碍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3.1 血清GOT、LDH、CK、α-HBDH与脑细胞破坏的关系 该组酶广泛存在于脑细胞内[1,2]。当急性脑血管病时脑细胞受到破坏,细胞内酶释放到细胞外,致血清酶升高,另一方面由于继发性脑水肿,缺血、缺氧,使脑细胞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致通透性增高,细胞内酶释放,血清酶升高。结果急性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血清心肌酶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36例脑梗死与36例脑出血患者心肌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心肌酶的改变与病变性质无关。24例有意识障碍与54例无意识障碍患者心肌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心肌酶在急性脑血管病时升高,其程度与病变范围及意识障碍程度相一致。
3.2 急性脑血管病时继发性心脏改变使心肌酶改变 当急性脑血管病时,脑对心脏的控制与调节会发生紊乱,人类心脏活动在下丘脑皮质下高级植物神经中枢调节下得以正常进行。急性脑血管病时常使脑内血液循环障碍,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异常,导致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儿茶酚胺分泌增强,导致心肌自律性和异位起搏点增加,同时由于儿茶酚胺在心肌内积聚,造成心肌损害,出现心肌复极化障碍。急性脑血管病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进一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与收缩,造成心肌缺血。急性脑血管病时心电图变化可高达65%~75%,而动态心电图检测发现的心电图变化阳性率更高。因此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综合分析,注意心脏的情况。避免加重心脏的负担及时采用保护心脏的措施,使患者顺利渡过急性期,争取最好的恢复。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检测心肌酶对判断其病变程度、愈后及检测心脏受损情况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Klun B. Spinal fluid and blood serum enzyme activity in brain injuries[J]. J Neurosurg,1974,41:.
[2]Bakay RAE. Enzymatic change in serum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in neurological injury[J]. J Neurosurg,1983,58:.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