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极目锐评被雪糕刺客掏空了腰包不管卖啥 [复制链接]

1#

极目新闻评论员屈旌

炎炎夏日,想买支雪糕解暑,却发现一支动辄十几元、几十元,特别是一些包装花哨、带有“噱头”的新款产品,价格大大超过消费者预期,被网友戏称为“雪糕刺客”,不识勿拿。(据6月27日新华社)

“刺客”是古装剧中的常见职业,其主要职能是实施暗杀,这就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暗暗地,一个是有杀伤力。而网友们将一些没见过的品牌或包装,价格却非常高的雪糕,称为“雪糕刺客”,非常形象。既描绘出这些神秘高级雪糕“潜伏”在冰柜里的形态,也表现出自己钱包被“杀”到的痛惜。

网友对“雪糕刺客”的吐槽(图片来源:网络)

被“刺客”伤到了怎么办呢?只能下一次躲着点、防着点。但是“雪糕刺客”可是防不胜防。因为,不同于超市、便利店其他商品,雪糕大部分都没有标价。以前普遍价格不太高的时候,只要不拿那几个著名的“贵牌子”就好。而现在,名气没有价格却很高的“低调奢侈款”相当多,买的人往往是到了结账的时候,才发现一支雪糕竟然也能超出自己的消费能力,又不好意思说不要,只能硬着头皮掏钱。

网友对“雪糕刺客”的吐槽(图片来源:网络)

从大家对“雪糕刺客”的密集吐槽中,至少可以读出两个信息:其一、这些高价的雪糕没有给消费者以高价的享受,如果说配料和口味都物超所值,那就是一场天降奇缘的邂逅,而不会是猝不及防的“刺杀”了;其二、不少人即便购买了这些高价雪糕,也是缘于对价格的不了解,以及怕拿了不买面子上过不去,并不是主动自愿的选择。

记者拍摄的雪糕货柜,各品牌雪糕品种繁多,但货柜没有标价。(新华社记者彭子洋摄)

“刺客”出没雪柜,本来就是不正常的。消费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知道价格能接受再买,不接受就可以不买,不应该出现这种结账时才知道价格的尴尬场面。如果说,大家进饭店吃饭,老板说先点菜,价格结账的时候再说,顾客肯定分分钟就打投诉了,怎么到了雪糕这里,就要打落牙齿和血吞呢?这里面一定有什么问题,对吧。

一个卖雪糕的老板的创意标价方式(图片来源:网络)

明码标价,应该是商品销售的基本原则和底线,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应该让消费者一眼可以看得清楚明白,雪糕也不例外。网络上有网友分享了一个商家的标价方式:将所售的雪糕包装袋,全部挂出来贴上价签,琳琅满目又清晰明了。可见,“雪糕种类太多标起来麻烦”“堆在冰柜里不好标价”“大部分价格顾客都知道”等等,都是托词,只要想标价,肯定就能标。

消费者不要再惯着“商家”,看到没标价的,先提醒后投诉,结账时被“刺”到的,大大方方地不买。商家违法都没觉得不好意思,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当然可以理直气壮。

一些常喜欢当“刺客”的雪糕厂家,也要倾听一下消费者的声音,想想怎么转型。毕竟,无论是历史故事中,还是影视剧里,“刺客”的下场往往都不怎么好。靠“背刺”消费者博销量,最终只会刺到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