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作者/东关大先生
年,胡茂元执掌的上汽,凭借出色的销量成绩,首次超越竺延风挂帅的一汽,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集团。
直到年底竺延风离开一汽时,一汽也没能夺回“老大”的地位。上汽集团也从此雄踞国内汽车销量榜首多年。
年,53岁的陈虹接替即将退休的胡茂元,成为上汽集团新任董事长。陈上任后,仅用了四年时间,便实现市值翻倍。
在全国汽车销量出现负增长的年,上汽依然守住了“增长线”,全年销售整车.17万辆,成为中国首家年销量突破万辆大关的汽车集团,并以日赚一个亿的水平稳坐全球第七大汽车集团,世界强排名第39位。
没有一家企业的发展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
从今年3月份开始,上汽集团便遭到一些媒体疯狂“唱衰”。他们认为中国第一大汽车集团正在走向衰落。判断依据是:上一年度销量大幅下滑。
年,上汽遭遇了五年内的首次销量滑铁卢。全年销量.8万辆,同比下滑11.5%。任是销量目标从万辆下调到万辆,也终以遗憾收场。
进入年,上汽下滑势头更加凶猛。前6个月总销量.91万辆,同比下滑30.24%。在国内几大汽车集团中,上汽跌幅最大。全年万辆销量目标,也只完成了三分之一。
“只要是辆车就能卖得掉”的时代已经过去。
上汽对外解释称,“汽车行业普遍遇冷、国内汽车市场受经济增速下行和行业政策因素的叠加影响是主要原因”。
这样的理由显然无法让股东满意。在6月11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股东们围绕糟糕的业绩向陈虹提出了一系列犀利问题,让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也有些难以招架。
面对质疑,陈虹坦诚的对股东说:“前段时间确实表现不好,希望你们能多鼓鼓劲,不要总泼冷水,今年争取跑赢大盘。”
陈虹给公司打气的余温还未褪去,上汽集团的市值就被一家民营车企超越了。7月10日,比亚迪股价大涨5.38%,市值达到亿元,超越上汽,成为中国整车企业第一。
一汽的夺位之仇,居然让比亚迪给报了。
失去“一哥”地位后,外界“唱衰”上汽的势头变得更加猛烈。甚至有人说,如果上汽再不起势,“二哥”地位怕是也保不住了。
难道上汽真的要衰落了吗?
1
先别急着“拆台”。
那些“唱衰者”大都仅凭一时成败论英雄,很少有人会去探究这家车企成功背后的“底色”。
上汽作为一家市属国企,要是没有两把刷子,如何能连续多年稳坐全国第一宝座?陈虹在上任之初就曾对外讲过,“上汽只做领导者,不做跟随者,要成为有影响力的世界品牌。”
言语间透露着极大的野心和上汽对成功的执念。
年,陆吉安时代的上汽,百废待兴,百端待举,孱弱的上海汽车工业,承载着上海市民的深重期待和压力,更是中、德两国合作发展的重点项目,但面临的困境就是整个汽车工业体系几乎为零。
德国媒体当时嘲讽说:“大众汽车好像在一个孤岛上生产。”
德国人说的没错,那时的上海,的确是一座汽车孤岛。
年,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奥斯摩比尔汽车,成为中国最早使用汽车的城市。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已有3万辆汽车,品牌遍及世界主要汽车厂商,被称为“万国汽车博览”。
随着国外汽车的进入,上海汽车修配业逐步发展起来。到了年,上海经营汽车修理商行近家,从业人员1人。
当时在技术装备和生产能力最为领先的公司有两家。一家是上海公共交通公司修造厂。另一家是利威汽车公司(后为上海汽车厂),由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家控制的扬子建业所管,号称当时远东最大的汽车公司。
虽然作为东方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拥有很多汽车早期发展史的痕迹,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国家重工业统一部署中,上海并没有得到太多支援,一汽、二汽都与上海无缘。
年5月5日,东风牌CA71型轿车在中国一汽试制成功,送往北京向党的“八大”献礼。那个时候,上海人就暗下决心,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汽车工业。他们找来了一辆德国产奔驰S轿车作为原型,反向解剖并研究,苦苦还原仿制。
那是一段艰苦的杂牌军奋斗史,当时上海所有的规模性工业企业,几乎都参与其中。上海汽车底盘配件厂负责底盘和悬挂等部件,上海内燃机配件厂负责发动机,上海郑兴泰汽车机件制造厂负责变速器和齿轮部件,上海汽车装配厂负责车身制造和整车组装。
可以说,上海是举全城之力在造车。
年9月28日,第一辆凤凰牌轿车在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成功,实现上海汽车工业轿车制造“零”的突破。一年后,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检阅凤凰牌轿车,上海汽车工人深受鼓舞。凤凰牌轿车从此成为上海汽车的一个历史开端。
后来,凤凰牌轿车改名为上海牌轿车,至年形成0辆年生产能力。不过,当时与一汽、二汽相比,上海汽车工业发展仍很落后。
一直到年4月1日,第一辆桑塔纳轿车在上海汽车制造厂组装成功,中国汽车历史的指针,才算部分拨回到了上海时刻。
桑塔纳项目启动时的上汽,当时还隶属于上海农机公司,其名称甚至很长时间里都叫上海拖拉机汽车厂,厂房设备大多是20年前甚至解放前的存留。经过三年的合作生产,桑塔纳项目依然停留在进口部件再组装的低端水平。
长期以往,中国承担不起这样的经营模式,中国外汇储备直至年前后才突破亿美元。国产化不仅是为了平衡或减少外汇支出,主要还是要达到规模化生产,促进汽车工业的转型。
桑塔纳国产化的成败,关系到国内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的命运问题。当时,不服输的陆吉安还下了军令状,三年内达不到60%的国产化率就引咎辞职。
终于,年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自此,上海轿车项目从引进改为合资,上汽率先对外开放。
年,桑塔纳一年的销量就达到了辆。一年后,上汽大众第10万辆桑塔纳轿车下线。上海通过桑塔纳项目的引进,彻底改造了一个行业,不仅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而且成功打造了上海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后来的上汽通用项目,也同样成为上汽集团在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大开发中的重要里程牌。作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汽车合资项目和上海市一号工程,从打下第一根桩,到首辆别克轿车下线,仅仅耗时17个月,创下了汽车整车制造工厂的全球记录。
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至今,已经40多年了。
今天的上汽,不仅是全国产销量第一的知名车企,更是拥有自己的自主研发体系、拥有从设计到制造、从部件到总成、从系统到整车的世界第七大车企。
尽管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难,但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企业更懂得如何乘风破浪,化险为夷。我们应该多给上汽一点时间。
2
如今的上汽,问题到底出在哪?
上汽集团所属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上汽大通、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和上海申沃。
在这些板块当中,卖得最好且最赚钱的是三家合资公司,即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
过去几年,上汽大众贡献的利润常年超过1/3,是上汽集团最大的利润奶牛。紧随其后的是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且在这些合资车企中,上汽集团均只占50%的份额。
而近乎全资的上汽乘用车分部、上汽财务、延锋汽饰,以及占过半股权的华域汽车,大致仅贡献不到30%的利润。
可想而知,上汽对合资车厂的依赖程度到底有多高。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年、年两年间奥迪大卖,上汽集团急吼吼的要搞上汽奥迪项目了吧。
有这三个顶梁柱撑着,上汽怎会衰落?
世事难料!进入年,三大合资公司开始集体失速。
上汽大众依旧是销量冠军,但全年累计销量还是下滑了3.07%至.18万辆,而导致上汽大众下滑的主因,则是其旗下斯柯达品牌的大幅下滑,斯柯达全年销量27.84万辆,同比下降20.9%。
考虑到国内乘用车整体下滑8.2%,上汽大众销量衰减也算是发挥了正常的水平。
而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就显得比较难看了,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上汽通用销量同比下滑18.78%至.01万辆,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同比下滑19.42%至.47万辆。
以荣威和名爵为主的自主品牌的销量也很糟糕,同比下滑4.08%至67.32万辆。唯一实现销量增长的品牌是上汽大通,年销量同比增长21.36%至15.30万辆,算是给上汽集团一点安慰。
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三家合资车企在占据了上汽集团80%以上的销量,三大合资品牌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那么上汽集团的总销量、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自然也就下滑。
今年三月,上汽集团发布了年业绩报告。一直业绩良好的上汽集团,在这一年,利润下滑了亿元。
除了面对如此严重下滑的销量外,还面临新能源政策的影响。上汽集团为了保持销量,不得不推出“保价”计划,自掏腰包补贴消费者,这笔开支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此外,为了清理国五存货,上汽集团还推出30亿现金红包,吸引消费者购买。
重重挤压下,上汽集团赢来了这样一份业绩也是没办法的事。
进入年,上汽能否扭亏为盈呢?
从上半年表现来看,仍不乐观。合资车型跌幅明显高于上汽集团整体跌幅。上汽大众领跌,跌幅高达37.18%;上汽通用跌幅为33.31%。
自主品牌的跌幅相对小一些,上汽乘用车上半年累计销量24.15万辆,同比下滑22.52%。
不过,作为汽车行业龙头,上汽在全国有0多家经销商,在武汉还有重要的整车和零部件基地,受到疫情带来的冲击超过同行。
随着疫情好转,今年二季度以来,上汽的经济运行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继4月零售销量同比转正、5月国内批发销量同比转正后,6月上汽国内外全口径批发销量实现正增长,经营趋势一路向好。
企业发展就像河流,只有找准了河流的轨迹,才能判断出河流未来的方向。
在股东大会上,陈虹提出了四大发展方向:
一是坚持新四化战略;
二是对上汽大众持续投资;
三是尽快上马上汽奥迪项目;
四是坚持混改。
这是陈虹基于当前的市场变化,制定的短期目标。一来可以稳住股东不安的心,二来是在为下半年跑赢大盘铺路。
3
陈虹在上汽工作了三十多年,既见证了上汽这几十年的成长和发展,又作为管理层参与了上汽最近二十年的改革和壮大。
可以说,上汽的每一个毛孔,他都了如指掌。
足够了解才能更精准的筹谋。陈虹深知上汽目前面临的困境,他也懂得如何迅速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比如他对上汽奥迪项目的筹谋。
一汽奥迪积攒多年的品牌效应已经形成,布局上汽奥迪还能赚钱吗?
在资本市场,汽车股票一直是非常不受推崇的,其资金密集、资产沉重,投入大,风险大,利润率低。在特斯拉出现之前,汽车股一直是都是低估值股票,因为汽车产业实在是没有什么概念可以炒作。
做个对比,年上汽集团营收达到了亿元,净利润亿。而A股王茅台年营收.3亿,净利润亿。茅台做着全世界最梦幻的生意,无需研发投入,无需营销投入,不受任何时代技术发展等因素的冲击,一个配方,恒久远永流传。每年的投入除了买粮食,发工资就是研究新的防伪标志。
而合资公司对于目前的中国车企来说,就属于来钱最快的项目了。上汽奥迪项目目前已知的产品是奥迪A7L,奥迪轿车的奇数产品,本应是迎合小众人群口味儿,但是上汽奥迪对此进行了加长。
这说明上汽奥迪包括未来将会生产的Q4和Q6在内,都是完全把一汽奥迪当做竞争对手去设计和销售的,不是互补的关系。尤其是未来MEB平台的电动车上线之后,更可能成为奥迪品牌电动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主要销售力量。
所以对于上汽集团来说,上汽奥迪很有可能成为其未来主要的盈利点之一。这对于目前业绩表现不佳的上汽集团来说,是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在今年6月底的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陈虹对股东说,上汽奥迪具体的操作性方案的制定已接近尾声,很快就会进入实施阶段。未来,上汽奥迪的营销渠道会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上汽奥迪首款车年初上市。
除了上汽奥迪之外,目前最赚钱的合资公司上汽大众,也将追加投资。上汽和大众已经合作了数十年,上汽大众未来仍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陈虹对股东说,未来五年双方将再投资亿元,瞄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的转型方向。
真金白银投进来,能够看出陈虹坚持“新四化”尤其是电动化的决心。
不过,这几年上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去年上汽新能源汽车销量18.5万辆,仅占整体销量的2.9%,销量规模不及比亚迪等车企,在近期的新能源车型销量排行榜中,上汽旗下车型也未能排入前十。
市场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车型设计出现了问题。
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曾直言不讳地指出过错:“此前推出定位颇高的MarvelX造型做得差,之前对新能源汽车的造型理解还是偏保守,没有意识到新能源汽车的车主其实是有彰显与众不同的需求。”
有了前车之鉴,今年上汽乘用车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中高端品牌荣威R标,并通过全新的车型MarvelR与用户见面,希望再次冲击品牌高端化。
与此同时,大众的电气化进程在今年也开始加速启动,上汽大众首款MEB平台电动车ID.4(后续会公布中文名)也将于年内上市。
合资和自主双管齐下,今年下半年,上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很可能会迎来一波小高潮。
不得不提的还有上汽氢燃料电池汽车。上汽一直坚持纯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三种新能源技术同步发展。而作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先行者之一,上汽对这一领域的投入也毫不吝啬。
7月15日,上汽集团携手中国宝武,共同打造“一园两廊”,联合构建占地15万平方米的长三角氢能产业聚集中心——吴淞氢能产业园,并计划至年共同推动10至20座加氢站在示范区内落地。
可以看出,无论对于现在还是未来,上汽其实早已有了方向。而这些战略规划也是基于切实的技术储备和科研实力而制定的。如果说前三十年上汽集团都在苦修内功,那么后十年就到了厚积薄发的喷薄时代。
在紧跟国外汽车品牌近百年之后,中国民族车企正在新能源这个全新的领域,谋求同起同坐的机会。短暂的市场萧条,并不能阻碍一家有实力、有梦想的汽车企业长远发展。
陈虹掌舵的上汽集团,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END—